创伤是人们致死和致残的常见原因,每年约有50万人因此死亡。创伤患者多处于高凝状态,纤溶能力下降,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高危人群。重型颅脑外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患者在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可高达54%。采用抗凝药物预防TBI患者发生VTE是否增加脑出血的风险,一直存在争论。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神经外科的ForemanPM团队检索和总结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针对TBI患者的安全有效使用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的方案。结果发表在年8月的《ClinNeurolNeurosurg》上。
根据关键词“venousthromboembolism”、“deepvenousthrombosis”、“prophylaxis”、“traumaticbraininjury”搜索自年至年间发表在pubmed上的相关英文文献。入选标准包括:年龄大于14岁,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影像学检查证实TBI,至少发生1次血栓栓塞,至少有一项TBI结果如出血进展、二次手术、临床效果或死亡率。最终共纳入17项研究结果,并对证据等级进行分类。
DVT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创伤72小时后患者死亡的第三位原因,因此如何有效预防PE至关重要。但出血性TBI是应用溶栓治疗或治疗剂量抗凝药物的禁忌证。DVT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是静脉功能不全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病率高达23%~60%;可导致局部疼痛、静脉淤血、水肿、皮肤病变甚至溃疡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多项I级证据证明,TBI患者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可显著降低DVT的发生风险,常用的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近期一项meta分析综合多例患者资料,发现低分子肝素预防DVT的成功率更高,而且并未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其它多项临床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由于目前的新型抗凝药物缺乏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数据,因此作者提出低分子肝素作为预防DVT的首选药物;仅在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更换为普通肝素。在使用预防剂量抗凝药物期间,颅内出血进展的发生率在15%以下,多数在3%左右。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颅内损伤稳定的患者,与安慰剂组相比,使用依诺肝素未提升颅内出血进展的风险。但是对于需接受颅脑手术的患者,术前持续抗凝治疗可导致8%患者术后并发颅内出血,需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如果术前24小时停用抗凝药物,术后未出现颅内出血。
根据文献复习,作者提出以下处理流程:对CT平扫明确的TBI患者,除非存在下肢损伤,应立即给予机械性预防措施,包括穿着弹力袜、安置连续加压装置等。使用抗凝药物前首先排除以下风险因素,包括:①凝血功能障碍(INR1.5,血小板,),②入院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抗凝药物(华法林等),③住院时间小于48小时,④依诺肝素过敏,⑤存在活动性出血,⑥神经系统功能恶化,⑦需行开颅手术,⑧颅内压探头植入和⑨脑室外引流等。患者连续2次头颅CT(间隔6小时以上)未见颅内损害进展,24小时内给予预防剂量依诺肝素,30mgq12h;给药期间,一旦颅内病情进展,立即停用抗凝药物(图1)。
图1.TBI患者药物预防血栓栓塞的流程图。
(医院泽铭编译,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白癜风专科医院山东专业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3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