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起,首都医科大医院认识到VTE防治工作的深远意义,开始逐步探索构建院内防治VTE管理体系,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升。在防治工作的第1年已初见成效,院内VTE诊断例数、治疗率提高,VTE相关死亡病例、医生因素未治疗比例下降。为持续推动此项工作,医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改进管理体系,现对此管理体系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总结及分析。

1.创建多层面管理体系

BJSJTH

医院、科室、管理、患者4个层面的多维度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

①医院层面:医院院长牵头的院内VTE防控领导小组及多学科专家组,从宏观角度进行体系架构设计,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及防治指导意见,在整个体系中起到计划、组织、指导的功能。

②科室层面:由科主任、护士长、主诊组长、医疗质量专管员组成的科室VTE防控小组,是实现院科两级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的方案基础上,制定科室内部管理机制及个性化防治措施,并组织实施。

③管理层面:由医院职能部门如医务处、护理部组成,建立院内VTE质控体系,对临床医护人员VTE防治T作履行质量控制、督导改进的职能。

④患者层面:通过建立患者沟通及随访机制,采用宣教、指导等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让患者主动参与VTE防治工作。

院内VTE管理体系技术路线

2.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BJSJTH

建立科室间联动机制,搭建一条从诊断、治疗到随访的快速诊治生命线。

①建立绿色通道及预警机制:对临床疑似VTE患者申请超声、CT等辅助检查免去预约流程,由医技科室直接安排检查。对于明确诊断的VTE病例由医技科室以危急值形式进行报告,同时建立疑似或确诊PTE的救治绿色通道,保障患者的准确、快速处理。

②建立多学科综合诊疗机制(MDT):在医院MDT工作方案指导下,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MDT组,由血管外科、呼吸内科、超声科、放射中心、临床检验中心、药剂科等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建立MDT工作模式及制度,医院住院MDT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③建立出院随诊机制:对院内确诊VTE的患者进行建档管理,并设“血栓”联合专科门诊,负责对出院患者进行门诊随诊。

3.实施多途径质控举措

BJSJTH

借助多种途径的质控方式,来确保方案的落实。

①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平台:医院参照国内外指南,针对所有住院患者采用Caprini评分及Wells评分,进行VTE风险评估及DVT、PTE临床诊断可能性评估。医院统一的评估量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医生可在系统打开评估量表,根据患者情况对相应风险因素进行勾选,信息系统自动计算赋分并进行风险分层,提示相应预防措施。医务处利用信息化平台对临床医生实施评估进行监管,定期总结并反馈科室。

②借助病案首页信息:病案统计室每月通过病案首页信息汇总围手术期VTE病例并上报医务处,纳入每月质控通报内容。

③运用管理工具:对于围手术期新发的VTE病例,督导科室进行鱼骨图及根因分析,医务处每半年进行全院病例根因分析反馈科室,持续改进。

——摘选自《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中华医药管理杂志年4月第33卷第4期

张敏、周保利等

赞赏

长按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白癜风治疗知名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39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