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在妇科手术后的原因、治疗与预防
最近小编发现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发生了肺动脉栓塞,搞得大家都很惶恐,下面小编简单总结一下,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妇科手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一些相关知识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常见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DVT是妇产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其妇产科术后总发生率为8%-13%,其中以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其次为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总的来说,调查显示,妇科手术较剖宫产手术形成血栓的几率高。
可能发生的原因
1、手术时间长,盆腔操作时间长,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2、妇科病人相对较产科年龄偏大,存在一些血栓的好发因素。
3、体位关系,一些阴氏手术、腹腔镜手术,由于膀胱截石位更容易形成血栓。
根据一些国外相关文献,大型的妇科手术血栓形成的几率甚至可能高达50%。
最终明确诊断基本依靠B超,准确率很高。
治疗
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疗主要是非手术疗法和介入为主,偶需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需卧床休息1-2周,使血栓紧粘附于静脉内膜,减轻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应消退。在此期间,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约离床20-30cm,膝关节处安置于稍屈曲位。如抬高适宜,就不需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开始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度地压迫浅静脉,以增加静脉加回流量,以及维持最低限度的静脉压,阻止下肢水肿发展。
2、抗凝血疗法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在于防止已形成
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适应证:①静脉血栓形成后1个月内。②静脉血栓形成后有肺栓塞可能时。③血栓取除术后。禁忌证:①出血体质。②流产后。③亚急性心内膜炎。③溃疡病。常用抗凝血剂有肝素和香豆素类衍化物。
肝素静脉注射10min后,能有效地控制血液凝结力。静脉注射3-6h后,血液凝固时间即能恢复正常。多采用:①腹壁深脂肪层注射:剂量每次按千克体重1-1.5mg计算。每隔8-12h注射1次。②肌肉注射:剂量每次50mg,每隔6h注射1次。③静脉注射:每次注射50mg,每4-6h1次。
凡肝肾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抗凝血疗法。抗凝血疗法,一般选用肝素4-5d,停肝素前一天起口服香豆素类衍化物,疗程应根据病变部位而定。
3、溶血栓疗法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发病1周内的患者可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包括链激酶及尿激酶治疗。溶血栓疗法最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
二、介人治疗
非手术治疗持续3d后症状仍不缓解并加重者,可考虑行介人治疗。
三、手术治疗
1、手术取栓
2、原位大隐静脉移植和大隐静脉转流移植术
3、带蒂大网膜移植术
那么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呢
术前检查: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患者,可以常规检查双下肢血管彩超,术前有动脉硬化的人,更应引起重视。高血压、高血脂、FIB、PLT、高龄等均为血栓的高发因素。术中,对于截石位,一定要让病人比较舒服,腿部垫好纱垫,可以缠弹力绷带。
术后耐心向患者做疾病宣教和功能锻炼指导,告诉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患者尽早在床上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并让家属协助、督促也至关重要。
1)下肢运动锻炼:患者每天自己做踝关节背屈运动、缩紧腿部肌肉,并作踝关节轻度的内外旋转、屈伸活动等,以利于静脉血回流,由每日2次增加到5次,逐日延长活动次数及增加活动幅度,有条件的患者最好穿上弹力袜。
2)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增加横膈运动,减少胸腔压力,促进血液回流。
3)注意下肢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血液淤积。
4)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为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对高危病人,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
专家简介
夏志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长:妇科泌尿盆底学、妇科良恶性肿瘤、女性生殖整复等。
社会兼职: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委员
2.中国医师协会整合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副会长
4.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生殖整复微创治疗学组组长
5.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盆底疾病防治学组委员
6.辽宁省妇科与泌尿盆底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7.辽宁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8.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委
9.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盆底疾病学组组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l/1674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