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Z腔内血管

血栓性疾病涉及重要的生命中枢,增加患者疾病负担、经济负担、死亡风险,同时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率,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国家针对心肌梗塞脑栓塞和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分别进行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静脉血栓中心建设。年5月25日,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血栓论坛暨第十四届长安血管论坛上,来自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就建立国家级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体系这一话题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国内外VTE防治工作比较

美国VTE防治中心:据美国VTE防治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每年VTE患病人数高达90万,其中死于VTE的人数达到6~10万,存在长期并发症(如DVT)的患者占50%,10年内复发人数占比33%,遗传风险因素人数占比5%~8%。目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共设立5个VTE防治中心(示范中心)预防控制VTE的发生发展。

英国国家VTE防治中心: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于年建立,包括VTE防治方面医院,不同医疗中心通过共医院提供支持和建议,进行相关临床研究方面。英国国家VTE防治中心旨在降低住院患者的VTE风险,自年成立以来已取得了很大成就。

医院内VTE防治形势:中国基于住院患者的PE-DVT流行病学数据结果显示:住院患者VTE发生率持续攀升,而病死率显著降低。中国住院患者PE-VTE风险特性及预防数据表明:总体人群中接受任何预防的比例为14.2%;接受恰当预防方式的比例为9.0%;接受恰当预防的比例为3.1%。当前医院内VTE防治的形势严峻:相对全球性研究,我国实施VTE预防比例较低;医院内VTE预防相关的数据采集;医院层面系统性的标准规范,同质化和规范化亟待加强;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加强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政策支持开展全国PE-DVT防治能力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目的:(1)规范我国PE-DVT的临床管理;(2)医院内VTE评估和预防意识;(3)医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4)减少致死性PE的发生率;(5)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6)推动我国整体VTE防治水平。

项目总体规划:包括体系与建设、平台与数据、管理与质控、会诊与转诊、教育与培训多方面内容(Figure1)。

Figure1

组织架构和项目执行机构

专家管理委员会组成及具体工作:由卫生政策、医院管理领域知名专家(主要负责提供政策建议和管理层面的支持;制定项目整体档案及项目管控;项目建设标准的制定;标准解读与指导)和VTE相关的各专业领域知名专家(主要负责临床专业层面建议和技术支持;制定项目整体方案及项目管控;项目建设标准的制定;标准解读与指导)两部分组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牵头组织制定相关指南和标准;产生认证专家库,认证专家参与项目中心认证评审;提供专业技术层面的建议与支医院管理层面支持。

项目办公室工作:按照专家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具体负责推进项目落地、完成项目日常工作、收集相关档案资料、定期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项目进展情况等工作。

初步成果和未来方向

1、已取得的工作成果

年6~8月:讨论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建设项目中心建设标准与细则。

年9月21日:全国建设标准专家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年10月13日:项目正式启动。

年10~11月:全国10家医院试运行,完善标准。

年12月~年1月:项目网站上线;接受全国各单位参与申请;VTE防治能力建设现状调查。

2、目前和未来进行中的工作

年3月:医院内VTE防治示范中心评审。

年4月:首批10家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静脉血栓防治中心优秀单位授牌。同月12日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推进会。

年5月:医院质量大会;组织第一批参访班。

年6月:医院内VTE防治示范中心评审。

年9月:启动第二批参访班;9月21日召开“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第二次项目建设专家讨论会。

年10月:10月13日世界血栓日相关活动;10月医院内VTE防治示范中心授牌仪式。

年12月: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总结会议;医院内VTE防治示范中心评审。

总结

PE与DVT关系到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内PE-DVT的防治至关重要。临床实践中应该发现问题,应用PDCA管理模式持续改进,切实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医院内住院患者的安全环境。以患者安全为中心,保障医疗质量,医院层面(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管理等)和社会层面(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公益机构等)协作共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4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