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死亡率为6%~10%,主要原因是颅内高压和脑实质出血。及时采用全身抗凝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10%~20%的患者尽管已经治疗仍会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或其他恶化症状。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指南建议,积极抗凝基础上仍然恶化的患者可以考虑血管内治疗。目前的当前,血管内治疗的方案为一次短程的直接药物溶栓和机械性血栓切除术。。然而,经静脉短程单次血管内治疗可能并不总能成功实现血管再通,尽管进行了血管内治疗,但死亡率仍可高达30%。在缺乏直接对比证据的情况下,仍然不清楚延长的经静脉输注溶栓剂(尽管不经常进行)是否对这类患者是否有意义。急性溶栓和血栓切除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1)大剂量溶栓药物和颅内出血以及全身出血的关系;(2)手术中凝血酶产生和血小板活化将产生富含血小板的血栓,这种血栓可能对溶栓药物无反应。研究人员探讨了对血管内治疗无效的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长期微导管局部溶栓术的疗效。
该研究为前瞻性登记回顾性调查,收集了3家医院的数据,纳入了经过经静脉血管内治疗的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但是没有再通或者再通不佳,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大脑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这些患者经微导管局部长时间输注溶栓药物,阿替普酶按照0.5~1mg/h的速度输注。
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血管造影评价治疗的效果:I级,一个或多个静脉窦部分再通,血流改善或分支显影;II级,一个静脉窦完全再通,其他静脉窦持续闭塞;III级,完全再通。使用改良Rankin量表在1-3个月确定临床结果。
14例患者进行了15次经静脉血管内治疗。其中12次手术的效果不佳:5次无再通(0级),4次部分再通(1级),3次为一个静脉窦完全再通,其他静脉窦持续闭塞(2级)(2次为2A级,1次为2B级)。15次手术中10次手术随后进行了长程微导管局部rtPA输注,平均持续时间为18h(13~22h)。复查造影显示4次手术达到完全再通,6次手术部分再通的分级得到改善(3次最终分级为2A,3次为2B)。没有一例患者新发局部溶栓相关性症状性颅内出血。随访时,10次手术中5例患者mRS0分,1例患者mRS1分(无神经功能缺损,但遗留头痛)。
综上,对于经静脉血管内治疗反应不佳的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长程微导管局部输注溶栓药物是有效的,无额外的不良事件。
来源:QureshiAI,GrigoryanM,SaleemMA,etal.ProlongedMicrocatheter-BasedLocalThrombolyticInfusionasaSalvageTreatmentAfterFailedEndovascularTreatmentforCerebralVenousThrombosis:AMulticenterExperience[J].NeurocritCare,,29(1):54-61.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11.22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安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3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