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基础上形成,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门静脉内血流缓慢,血流缓慢是形成门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门静脉血栓如果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是肠道血管回流的途径。如果肠系膜上静脉出现血栓,患者整个肠道的血液回流出现障碍,就会出现肠道坏死,必须采用介入方法或者外科方法,开通门静脉或者肠系膜上静脉,甚至需要肠切除。最常用的方法,比如经脾经肝穿刺,将导管放在肠系膜上静脉之内进行溶栓治疗,或者穿刺把导管放到肠系膜上动脉内进行溶栓药物治疗,希望通过动脉打入溶栓药物、静脉回流,把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栓溶解,能起到开通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的作用,就能治疗门静脉血栓。
图1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类型
在最初的诊断中,需要区分肝硬化PVT和非肝硬化PVT,并细致地评估相关的肝脏恶性肿瘤。确定血栓形成的时间(急性和慢性)和内脏肠系膜静脉系统的解剖范围也是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决策的关键。
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比较少见,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的,急性常继发于脾切除手术或者是门静脉手术全身感染创伤之后。慢性比较多见,其中最多是继发于肝硬化的。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表现是急性的腹痛、腹胀、呕吐、呕血与便血,但是腹水不是特别常见,急性与慢性的门静脉血栓形成肝脏的肿大都很少见。
这两个疾病可以造成腹水的出现,但是它们以其他的一些消化道的症状表现更为主要一些,腹水反而不是特别的明显,也不是特别具有特征,如果形成了门脉高压,就常见腹水的临床表现了。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也可以分为基础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基础治疗可以采取抗凝药物,比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类药物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门静脉血栓形成非常严重,形成了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导致整个肠道血液回流受阻,需要采取介入或者外科的手段干预。介入手段最常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动脉途径,一种是通过静脉途径,通过动脉途径可以把导管放到肠系膜上动脉,从导管内注入尿激酶进行溶栓;静脉途径,需要穿刺肠系膜上静脉,将导管直接放到肠系膜上静脉内进行溶栓。如果患者出现肠坏死征象,不得不选择外科手术切除,比如切除坏死肠段,才能保证患者存活。
内二科主任:胡晓炜
今天下午4点,胡晓炜主任为科室讲述门静脉血栓相关知识,
我们了解到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患病约为10%-25%,并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门静脉血栓在肝硬化的自然病程中貝有重要意义,而阻塞性门静脉血栓可以作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重要标志。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可加重门静脉高压症,导致曲张静脉出血、难治性腹水,甚至失去肝移植手术机会,并最终影患者的预后及生存。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和最大的侧支血管血流量增加是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发生的2个主要的局部危险因素,其他局部危险因素包括门静脉血管内皮的损伤和炎性反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4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