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3日,是全球第七个“世界血栓日”。
全球每四个人中有1人死于与他相关疾病。在美国每年有10至30万人死于血栓疾病。在中国每年有50万人死于血栓,疾病形势更加严峻。它的名字并可能不算陌生,他的危害却鲜为人知。它就是血栓。血栓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
简单的来说,血栓就像交通事故,出现交通事故,后面的车就停滞不前,不妥善处理,整个交通就会瘫痪。如果堵车在动脉,那么可能会引起脑卒中或者冠心病/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在静脉,就可能会引起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血液在静脉中形成血凝块造成血管阻塞。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VTE的两种常见形式。DVT是深静脉(通常在腿部)中形成的血凝块完全或部分阻塞了血流。如果血凝块完全或部分脱落并被带送至向肺供血的血管中,从而形成致死率非常高的肺栓塞,需要立即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
VTE也是全球第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杀手。血栓风险已不容小视。RUDOLFVIRCHOW发现了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栓塞"这一术语。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RUDOLFVIRCHOW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通过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ISTH的号召,将在这一天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
1、血栓的危害
血栓栓塞,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血栓栓塞是一种由于动脉或静脉中形成了血凝块而导致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血栓一旦形成,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甚至脱落移行至其它器官。
血栓栓塞导致严重后果,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杀手——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均与之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每发生四例死亡,就会有一例与血栓相关。
血栓栓塞可以分类为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动脉血栓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静脉血栓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其中,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是动脉血栓的4倍。
由于近年来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广大群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度大大提高;同时,因为静脉血栓和外周动脉血栓的症状易被忽略,导致此两种疾病成为大众医学知识的盲区。数据显示公众对于VTE的认知程度很低,知道血栓栓塞可以预防的成年人不足50%。
年10月9日,WTD专家委员会在全球首个“世界血栓日”发布了发表在《血栓与凝血》杂志上,题为“血栓栓塞---全球疾病负担的主力军”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文章系统回顾了发展中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与VTE有关的疾病负担;来自西欧、北美、澳洲和拉丁美洲的研究显示了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即人群年发病率在千分之0.75-2.69之间,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则增加千分之2-7之间。在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患者住院期间与VTE相关的治疗是与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发达国家则位列第二,超过了医源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2、哪些人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
1、长时间住院
2、手术或骨折创伤
3、长时间不活动
4、年龄大于60岁
5、癌症/化疗
6、怀孕/坐月子
如果您是以上人群之一,也不用太紧张害怕。因为静脉血栓栓塞是可预防的,预防血栓要“动”起来,适当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如何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1、物理预防措施包括∶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弹力袜等,可利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淤滞。
2、药物预防:对于髋关节或膝关节手术、骨折创伤等VTE高度危险的人群,抗凝药物预防时间建议35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口服给药,固定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与肝素类及华法林相比使用更简便。
其中抗凝是VTE的基本治疗。药物抗凝包括注射抗凝药物、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目前权威指南推荐。对于未合并癌症的VTE患者,首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数据显示,高达60%的VTE发生与住院相关。VTE是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的首要原因。
针对具有VTE发生可能的患者:
1、医生应主动向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
2、提供有助于预防VTE的措施。
3、医嘱患者增加运动提高预防。
4、血栓可防可控可治
VTE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病因。WTD专家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范围VTE的发生接近万例,涵盖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VTE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普通大众和临床医生认识的提高。60%的VTE发生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之后,在院内可防可控的致死病因中居于首位。VTE高风险因素包括: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特别是髋部、膝部以及肿瘤相关手术;长期制动,包括卧床、长途旅行等。中度风险因素包括:超过60岁;有血栓家族史;肿瘤,接受化疗;雌激素药物: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HRT等。其它因素包括:肥胖;妊娠或分娩;吸烟;过量饮酒等。
预警的症状和体征
被称为”沉默杀手“的VTE,发生时往往没有任何征兆。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则提示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者肺栓塞(PE)。疼痛,肢体肿胀红肿,体温升高;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胸痛深呼吸时加重,心率快,轻微意识丧失或晕厥均提示有可能发生了VTE。
风险评估与预防
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VTE通常都是可以预防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预防策略,可以使处于风险中的患者避免发生血栓。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VTE的风险评估,可确定其处于怎样的风险状态。评估工具通常是了解患者信息的问卷或量表,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患病史、用药情况、特殊生活方式等,从而分析判断患者发生下肢或肺部栓塞的潜在风险程度(高风险、中度风险、低风险)。
如果你在住院治疗期间未曾进行VTE的风险评估,请主动与你的医生进行沟通。当患者被判定处于风险状况,就需要接受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抗凝药物,物理预防。使用抗栓弹力袜、足底静脉泵、间隙充气加压装置等。同时,应指导患者尽早尽量走动,或做下肢和足部运动。
VTE的三级防治
一级预防是指在普通人群中筛查高危因素、控制高危因素;二级预防是指在高危人群中运用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等手段严防血栓的发生;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进行规范化专业化诊治,严防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减少血栓后遗症的出现。
文章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关资质的医疗人员,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