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T治疗髂股静脉DVT与单纯CDT相比患者预后、血管通畅性及安全性相似,但可以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
——摘自文章章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静脉血栓栓塞(VTE)最常见的形式,它给公共卫生服务带来了较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在英国,VTE的医疗费用约为每年6.4亿英镑,每年新增的DVTs达到例。近端DVT患者引起的长期后遗症的负担可能比远端DVT的后遗症更重。实际上,如果仅进行抗凝治疗和弹力袜支持治疗的话,近一半的近端DVT患者会继续发展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症(PTS)。PTS会导致慢性肢体肿胀和疼痛、严重残疾以及生活质量受损。随后出现的静脉性下肢溃疡每年还要额外花费4亿英镑的医保费用。一些影响力较小的小样本研究表明,早期清除血栓可以保留静脉功能从而预防PTS。然而,一项大型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急性静脉血栓形成:采用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ATTRACT),其结果是:将药物机械取栓联合置管溶栓术(PCDT)与单纯的抗凝治疗进行了比较,由于两组之间PTS的发生率相近(46.7%PCDTvs.48.2%noPCDT;p=.56),故该试验并没有为开放静脉假说提供全面的支持。这些结果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研究中纳入了股腘静脉DVT(股腘静脉DVT发生PTS的风险比髂股静脉DVT低),以及使用Villalta量表(尽管目前该量表是被推荐的标准测量方法,但该方法是具有主观性且缺乏特异性)。髂股组的亚组分析显示,PCDT治疗后患有中度或重度PTS的病例数减少(18%PCDTvs.28%noPCDT;p=.)。此外,在分析连续数据时,发现药物机械取栓联合置管溶栓术可降低每个时间点上总体PTS的严重程度(p.01)。这些额外的结果仍表明髂股静脉DVT患者可能会从介入治疗中获益,但没有提供比较数据来表明不同的治疗方式是否可能对患者更为有益。这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对比PCDT治疗患者(置管溶栓治疗联合AngioJet取栓术[AngioJetZelanteDVT导管;BostonScientific,Marlborough,MA,USA])与单纯置管溶栓治疗(CDT)患者的结局。PCDT治疗患者在接受CDT一段时间后进行AngioJet血栓清除术或者在脉冲性喷洒(一种用于喷注溶栓药物的治疗模式并且可在血栓移除前软化血栓)之后根据需要进行AngioJet血栓清除术。选择了四个主要结局进行评估:(i)患者预后(使用Villalta量表);(ii)手术结果(手术时间和溶栓药物的用量);(iii)每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iv)血管持续通畅的时间。研究目的
经皮血栓清除术被用于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但尚未确定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接受AngioJet药物机械取栓术(PCDT)与单纯置管溶栓(CDT)治疗的患者的预后。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年至年间所有接受溶栓治疗的症状性急性髂股静脉DVT患者。结果指标包括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手术结果(溶栓药物的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血管通畅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至少一年的随访。研究结果
总共治疗了名患者,70名患者进行了PCDT治疗以及81名患者进行了单纯CDT治疗。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和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可比性。PTS的发生率(术后一年的Villalta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CDT22.2%vs.单纯CDT24.7%,p=.74)。与CDT相比,PCDT导致出血减少的趋势没有统计学意义(n=4/63[6.3%]vs.13/76[17.1%];相对风RR0.37,95%置信区间[CI]0.13-1.08;p=.07)、溶栓时间的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40h[95%CI34-46h]vs.53h[95%CI49-58h];p.)以及溶栓药物用量的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49mg[95%CI42-55mg]vs.57mg[95%CI52-61mg];p=.)。在采用AngioJet药物喷注模式治疗的24例患者中,这些减少更为明显(27h,95%CI20-34[p.]以及42mg,95%CI34-50[p=.])。两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CDT后颅内出血导致1例患者死亡。尽管PCDT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率增加了(12/63[19.0%]vs.3/76[3.9%];p=.),但并未观察到急性肾损伤有显著差异(3/63[4.8%]vs.1/76[1.3%];p=.33)。术后两年内未观察到血管通畅性有显著差异(p=.73)。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图1
图2
图3
研究结论
PCDT治疗髂股静脉DVT与单纯CDT相比患者预后、血管通畅性及安全性相似,但可以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彩蛋时刻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wh/1674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