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血栓脱落可以起肺栓塞(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知识链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原因:

1、血液的高凝状态,比如创伤、大手术、分娩、肿瘤、服用避孕药、吸烟、遗传的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2、静脉壁的损伤,比如手术、骨折、感染等情况。

3、血液的流动缓慢,比如久坐、长途飞行(DVT也被叫做经济舱综合症,因为经济舱座位狭小,旅客长时间不能自由活动)、久卧、房颤,有中风、心梗、心衰病史、肥胖或者怀孕等情况。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的表现:

早期多无临床症状;中期患肢疼痛,肿胀,皮肤多呈紫红色,体温升高;晚期皮肤溃烂、坏死、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温度改变,全身反应、栓子脱落后导致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憋喘、意识模糊甚至死亡。

临床案例

案例一:患者,女,70岁,晨练时感觉左腿脚肿胀、疼痛,误以为是劳累导致,回家后自己按摩,按摩期间,突然发生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医院,医生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栓子脱落入肺引起上诉症状。

案例二:患者,女,55岁,脑血栓,入院4天后下肢肿胀,皮温高,疼痛,卧床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案例三:患者,男,46岁,股骨干骨折,术后3天患者感觉下肢疼痛,肿胀,医生诊断,不活动、卧床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01

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60岁

2、卧床时间:大于72小时

3、手术时间大于30分钟

4、骨科大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术、髋部骨折固定、重度创伤,脊髓损伤术后。

5、患肢制动:下肢骨折固定,下肢静脉系统疾病史,有DVT病史等。

02

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应该每隔一定时间起来走动,活动下肢,适量饮水,避免血液粘稠,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2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以及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等长期卧床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的主动活动、并作深呼吸和咳嗽动作;能起床者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促使小腿肌肉活动,增加下肢静脉回流。

3手术后禁止在小腿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4入院患者每班测量大腿周径,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皮肤颜色、温度变化。

5血栓高危病人,应使用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梯度压力弹力袜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6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多漱口、多饮水,大便干结者可用开塞露通便,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7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8有静脉曲张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静脉曲张。

9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而又必须手术者,可在术前采用小剂量肝素,口服华法林预防,血栓高危病人术后6小时可以开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10小腿静脉血栓的患者,形成时也应尽早处理,以防血栓向股静脉延伸或发生血栓脱落。

03

健康宣教非常重要

1给患者讲解患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久站、避免外伤及卧床时间过久。

2糖尿病患者应当保持血糖稳定,肥胖者应当减肥。

3嘱患者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患者出院后多做下肢肌肉收缩活动,卧位时抬高患肢20到30度。

5向患者讲解穿脱医用弹力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6指导患者定时定量服用抗凝药,并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7讲解DVT常见症状,告知患者如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作者:雨荷

感谢作者来稿!

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
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wh/16738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