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DVT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以左下肢比较常见,尤常见于手术后患者。亚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流行病学研究(AIDA)发现,在亚洲,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31%(61/例),年龄在70~79岁的病人检出率最高。
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而对于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形成肺栓塞,直接危及生命。随着下肢DVT和肺栓塞(PE)发病率的增加,其危害性已被人们逐渐认识,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和早期治疗DVT是关键步骤。
对于发生DVT的高危人群,如年龄大,DVT病史,中风,下肢肿痛,高血压,长期卧床,久坐,肥胖,或者即将进行重大手术的患者,,医生会对其进行下肢静脉彩超等的检查,并且进行系统地评估,根据检查及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护士也会对患者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为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抬高患肢;指导患者进行踝泵练习,踝关节屈曲5秒,放松10秒,背伸5秒,每次做5-10钟,重复进行,以患者不引起疲劳为宜;尽早进行下床活动,多饮水,遵医嘱给予抗血栓的药物,并且指导其正确用药;遵医嘱使用抗血栓压力腿套或者气压治疗,观察患者患肢有无肿胀,末梢血运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运动及感觉功能情况。
齐颖个人简介
骨外五科护士长
中共党员
主管护师育婴师营养师二级心理咨询师
年1月毕业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大学本科,获得学士学位
年9月-年4医院产科工作
年5月-年10医院骨科工作
年10月至今哈尔滨医院骨科工作
曾任骨四科护士长,现任骨五科护士长
年荣获伤口处理专业人员合格证书
担任院级伤口护理小组组员外周静疗小组成员
培训经历:
北医三院“无痛病房管理”学习班
灾害护理继续教育学习班
龙江创伤论坛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及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
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颈腰椎疾病专业委员会大会
学术兼职:
黑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创伤康复和伤残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护理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果:
黑龙江省科研课题两项
《中华常见病临床研究》论文一篇
《中华临床中西医药杂志》论文一篇
《护理研究》一篇
《中国医药导报》一篇
赞赏
长按白癜风原因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3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