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财政收入未过半专家建议税收与政绩脱钩

财政领域的“双过半”(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惯性任务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迎来了挑战。  日前,有媒体报道全国31个省(区、市)前6个月财政收入数据,并比较年初设定的财政收入目标发现,全国有近四成省级政府在时间过半的情况下,并未完成一半的财政收入任务。对这类局面,有专家就建议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同时取消对收税的强制性的目标计划。  非税收入增长强劲  《第一财经(微博)》也注意到,虽然一些地方没有完成一半的任务,但是差距也并不是特别明显,比如广东上半年是完成预算收入的49,重庆则是完成48,但也有缺口相对大的,黑龙江就只完成34.6。不过省级政府的情况也不完全代表地市或县的情况。本报此前就曾报道,各地财政收入告急,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增收任务,各地都把收税、收费的国家机器开足马力,想尽办法在7月之前完成预定任务。  其中,甘肃省永登县地税局号令全局干部职工大干20天,到6月28日,增加税收6448万元,完成“双过半”任务。该县上半年的各项税收收入20203万元,短短20天,征了上半年32的税。这些事件也一度让外界担心税收的可持续问题。乃至税务人员自己也承认:近年来,税收收入任务基数连年高速增长,出现了与经济发展步调不一致的矛盾,各地当前税收工作都面临着严峻的情势,普遍反应税收工作压力犹如“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并不是个别地方的问题,全国的整体情况也反映出这一点,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637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其中,税收收入54932亿元,同比增长9.8。倒过来看,有近四成的省分不能完成“双过半”也就情有可原。对此,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蒋晓蕙就告知本报:这其实是一个正常状态,税收与经济形势是相干的,这类下滑没必要太过担心。实际上,税收要依法征收,不是按计划目标收,即便一些地方没完成任务也没什么了不起,不要和官员政绩和考核紧密挂钩。  虽然税收增长其实不明显,但非税收收入依然增长强劲。全国上半年非税收入8863亿元,同比增加2016亿元,增长29.4。中央的非税收入增幅更是高达45.6,而本报日前从云南省弥勒县财政局站上也看到,其上半年非税收入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46.2。  应清算各项非税收入  对这些现象,相干部门也有所发觉。日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1名官员就坦言,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速渐缓,对财政的增长幅度也有影响,这并不用太担心,值得忧愁的是,税收的增长幅度较低,而非税收入的增长幅度很高,特别是地方财政,过量地依赖非税收入的增长来保持公共财政,带来了财政收入结构的更不合理,也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政府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也值得注意北京医治白癜风最好医院,与之相干的是政府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年升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年着落。上述官员就强调,更应当引发重视的是,各级政府都认为财政收支范围越大越好、增长速度越快越好,都把财政收支的高增长作为经济发展效益和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志,寻求大进大出、大收大支。“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这类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是否是真正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面对这种情况,蒋晓蕙表示,非税收入也要严格控制,背后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医治白癜风的特效药收支制度亟待改革,包括分税制方面适当改革,地方的财权还是要相对增加。财税收入的增加应当建立在“控制不必要支出,公道筹集资金”的基础之上。而上述人大官员也说,这里面触及政府“取”和“予”的关系,从“取”上看,政府的收入有些是直接来自于居民的缴纳,有些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价格增加居民支出而变相减少居民收入,政府所取增长得过快一定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予”上看,如果政府对取之于民的财政资金能够运用得当,真正解决好大众普遍关心和要求迫切的困难,也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但实际效果其实不太理想。  上述人大官员认为财税改革也需要“顶层设计”,而对眼前的问题,他的建议是应当对税收政策进行适当的调解,重点是清算各项政府性非税收入,凡是未经法律法规规定由地方和部门自行设立的收费项目,和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收费项目,应当坚决取消。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日前在上海也表示,应当让财税改革领跑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而眼前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动结构性减税,其实已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而在一些地方官员看来,完不成“双过半”任务的现象增多,也就意味着到了财税目标适时调解的时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l/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