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晓东;音频讲解:小夜斗;审核:bigbaobao
随时随地听音频讲解▼▼▼文末有学长笔记哦
真题回顾()
肉眼所见的混合血栓中灰白色条纹在镜下所见的是:
A.血小板小梁
B.纤维蛋白网络
C.淋巴细胞浸润
D.血栓机化时的肉芽组织
答案:A
解析:混合血栓镜下混合血栓主要由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肉眼呈灰白色)和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肉眼呈红色)所构成,血小板小梁边缘可见有嗜中性粒细胞附着。8版病理学P52。
考纲要求1.血栓形成的概念和条件,血栓的类型、形态特点、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2.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
考点解析一、定义1、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2、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3、栓子:固体,液体,气体
二、血栓形成条件1、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正常心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具有抗凝和促凝两种功能,生理情况下以抗凝作用为主,使血液保持流动状态。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三、血栓类型和病理及结局1、白色血栓①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动脉内。在静脉性血栓中,白色血栓位于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即血栓的头部
②肉眼观察白色血栓呈灰白色小结节或赘生物状,表面粗糙,质实,与血管壁紧密粘着不易脱落
③镜下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又称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
2、混合血栓
①静脉内的延续性血栓的体部为混合血栓
②肉眼呈粗糙干燥圆柱状,与血管壁粘连,有时可辨认出灰白与褐色相间的条纹状结构
③镜下混合血栓主要由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肉眼呈灰白色)和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肉眼呈红色)所构成,血小板小梁边缘可见有中性粒细胞附着
3、红色血栓
①肉眼:暗红色。新鲜的光滑、湿润、弹性;陈旧的干碎、易脱落
②镜下:纤维素网眼内充满着如正常血液均匀分布的红、白细胞
③部位:静脉血栓的尾部
4、透明血栓
①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称为微血栓
②透明血栓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最常见于DIC
5、血栓的结局
①软化、溶解和吸收
②机化和再通
再通:在血栓机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被吸收,血栓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裂隙,周围新生的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并相互吻合沟通,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地重建血流
③钙化
四、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1、血栓栓塞
①肺动脉栓塞: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
②体循环动脉栓塞:栓子80%来自左心,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心肌梗死区心内膜附壁血栓
2、脂肪栓塞
①循环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小血管,称脂肪栓塞
②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
③直径>20mm脂滴栓子→肺动脉及毛细血管栓塞
④直径<20mm脂滴栓子→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体循环→全身多器官栓塞(脑最常见)
3、气体栓塞
①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称为气体栓塞
②前者为空气栓塞(airembolism),后者是在高气压环境急速转到低气压环境的减压过程中发生的气体栓塞,称减压病(d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l/1674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