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德国的RudolfVirchow教授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他是研究血栓性疾病的先驱,国际学会将RudolfVirchow教授的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静脉血栓是怎么回事
血栓形成会影响正常血液循环,小范围或小血管的血栓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栓塞严重者或关键部位血栓可导致生命危险。
相信大家听说最多的是动脉血栓,这种病常见于心脏上的冠状动脉、颅内动脉、颈动脉等,多数有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其实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还更高,因为静脉血流速度慢,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可达4∶1。据统计,静脉血栓占40%~60%,多见于肺、肝、肾及脑部,但只有11%~15%被诊断出来。
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静脉血栓形成有三个关键因素:血管壁损伤、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
具体来说,血管壁损伤包括外伤、粥样斑块;下肢长时间不活动,长期卧床、久坐、久蹲、下肢静脉曲张症状严重者等情况都是血流速度缓慢的原因;创伤、怀孕、肿瘤、手术后等情况下血液都是高凝状态。
下肢血栓脱落会导致肺栓塞
静脉血栓离我们并不远,最常见的是下肢静脉血栓。比如玩电脑、打麻将时间过长,起来活动后突然胸闷、气促甚至猝死,很可能就是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这个和长途旅行的“经济舱综合征”类似。
需要注意的是,血栓并不是老年人专利,很多年轻人连续熬夜后猝死,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就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之一。
下肢静脉的血栓在久坐时形成,起来活动后可能脱落随着血流进入心脏,在心脏的泵动之下,这些血栓会来到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是一件严重的事情,患者可出现胸痛、气促、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在数十分钟内死亡。
生活中如何预防静脉血栓
生活中培养“防栓意识”十分重要。
首先在饮食方面,要多吃新鲜果蔬,减少肉类和油脂的摄入。如果饮食太过油腻,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吃得过多,不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多吃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黑木耳、韭菜、生菜等,适当饮醋、饮茶。平时要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ml,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其次就是要动起来,运动能让血液循环加速。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动,容易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形成血栓风险大大增加。因此,一定要隔段时间就有意识地走动走动,如果在飞机、火车上受条件限制,也可做勾伸脚尖,同时配合提肛运动,对盆腔、下肢静脉回流很有帮助。
妇科手术术后如何预防静脉血栓
1:10——踝泵练习可有效预防。专家指出,踝泵练习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所谓踝泵练习,就是通过踝关节的主动伸屈运动,使血流速度加快,进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踝泵练习的方法很简单。双踝自然放松,然后用力、缓慢地将脚尖绷至最大限度,再反向将脚尖勾至最大限度,每个动作保持五秒钟。如此反复练习,每小时练5分钟就可以。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即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膝关节屈伸及踝泵练习。如麻醉作用尚未消除,家属可以帮助患者被动活动。
进行直抬腿练习。加强股四头肌力量,改善下肢循环。绕踝动作。病人躺或坐,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度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绕环,可以使更多的肌肉得到运动。正确使用弹力绷带。自下而上包扎,松紧适度,以能触及足背动脉搏动、不妨碍关节活动及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宜。弹力绷带一般使用2周后方可拆除。弹力绷带包扎要平整,避免近端卷曲压迫过紧。早期预防。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温
馨
提
示
出院后,当您看电视、读报纸或家人聊天时也可以进行功能锻炼练习噢。
(本文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
赞赏
长按中年白癜风怎么治疗好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l/1674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