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肿瘤相关因素

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患者的血液普遍呈高凝状态。由于恶性肿瘤是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导致血流缓慢,这些也可诱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02

治疗相关因素

放化疗。释放促凝物质和炎症细胞因子,促进或加重血栓的形成,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影响,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手术患者。手术造成的焦虑、紧张等一系列心理反应,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血液黏度增加,提供了血栓形成的条件。同时,术中时间过长、术中输注库存血、使用止血剂、术中应用麻醉药等都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

03

其它因素

年龄、女性、体质量、既往血栓病史、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激素药物的应用等都可改变患者的局部血流状态,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促进血栓的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表现

■疼痛,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一般是单下肢疾病,左下肢居多,患肢突然肿胀、疼痛,有沉重感,活动后加重,血栓部位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皮色和皮温的改变,患肢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肢体皮肤温度降低,颜色苍白。

■动脉搏动消失,血栓远端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麻木、运动障碍,由于周围神经缺血,肢体麻木,运动功能障碍。

■当下肢静脉血栓严重时,会出现肢体坏。

静脉血栓日常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因走动使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的机会,切忌按摩挤压肿胀的肢体,2周后可每日适量运动。

如患者突然出现胸痛、气短、咳嗽和咯血等症状,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及早诊治。同时注意患肢保温及卫生,避免感染及溃疡发生。

卧床时,患肢抬高使之超过心脏平面,促使肿胀消退。日常生活应饮食清淡、禁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l/1674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