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专业治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6210195.html
今天我们来看下治疗气不摄血的中成药。

01

固本统血颗粒

淫羊藿、黄芪、锁阳、巴戟天、菟丝子、党参、山药、附子、肉桂、枸杞子。

温肾健脾、填精益气。主治阳气虚损、血失固摄证。症见皮肤出血、瘀斑瘀点、色泽暗淡、伴有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尿清便溏、舌淡苔薄、脉沉细。

具有提高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以皮肤瘀点色泽暗淡、畏寒肢冷、腰酸乏力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长于温阳补肾,益气健脾。用药脾肾双补,重在治本,适用于阳虚失血诸证。此外,对于脾肾阳虚之其他疾病,如泄泻、阳痿、水肿等皆可使用。

饭前开水冲服。一次20g,一日2次。1个月为一疗程。

孕妇慎用。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和高血压患者忌服。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偶见口咽干燥、心中烦热、大便干燥。

20g/袋。密封。

02

益气止血颗粒

白及、党参、黄芪、白术(炒)、茯苓、功劳叶、地黄、防风。

益气、止血、固表、健脾。主治气不摄血证。症见咯血或吐血、血色淡红、夹有痰涎或食物残渣、气短懒言、精神疲惫、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无力。

具有止血、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等。临床以血色淡红、气短懒言神疲懒言,面色苍白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长于健脾益气固卫实表,兼以止血养阴,清热疏风,适用于气虚不摄,兼有轻度虚热的出血证。

口服。一次20g,一日3~4次。儿童用量酌减。

孕妇慎用。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20g/袋。密封。

03

止血灵胶囊

扶芳藤、地榆、黄芪、蒲公英。

清热解毒、益气止血。主治气虚血热证。症见月经过多、崩冲漏下、产后恶露不净、痔疮出血、鼻衄、色淡红、质清稀或鲜红、伴气短、乏力、心烦、口渴、尿黄、舌淡或淡红、苔黄、脉滑数。

具有止血、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放环出血、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痔疮出血、萎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临床常以血色红、气短乏力、心烦口渴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益气、止血、活血、清热并用,功效较弱,适用于气虚血热程度较轻者。

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大出血症用量可加倍。

妊娠期出血或暴崩者忌用。瘀证出血者忌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

0.5g/粒。密封。

04

宫血停颗粒

黄芪、益母草、党参、升麻、当归、蒲黄、龙骨(煅)、牡蛎(煅、女贞子、旱莲草、枳壳。

益气活血、固涩止血。主治气虚血瘀证。症见月经量多、过期不止或淋漓日久、有血块、经行小腹隐痛、伴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暗体胖、舌边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或涩。

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功能性子宫出血、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全出血等。临床以月经量多、淋漓不净有血块、气短懒言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长于益气活血,兼以补益肝肾,养血滋阴,收敛固涩,佐以升阳举陷。用药具有气血阴三者并调,标本兼治,止血不留瘀,活血不伤血的特点,适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崩漏。

开水冲服。一次20g,一日3次。

孕妇禁用。恶性肿瘤出血忌服。糖尿病、阴虚火旺者慎用。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10g/袋。密封,防潮。

05

葆宫止血颗粒

牡蛎(煅)、白芍、侧柏叶(炒炭)、地黄、金樱子、柴胡(醋炙)、三七、仙鹤草、椿皮、大青叶。

固经止血、滋阴清热。主治冲任不固、阴虚血热证。症见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深红、质稠、或有小血块、腰膝酸软、咽干口燥、潮热心烦、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具有止血、兴奋子宫平滑肌、抗炎、镇痛等作用。

功能性子宫出血、上环后子宫出血、药流后阴道出血等。临床以月经量多、经色深红、质稠、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苔少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长于滋阴清热,兼以固涩止血,佐以活血凉血,适用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所致各种子宫出血。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月经来后开始服药,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月经周期。

孕妇禁用。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15g/袋。遮光,密封保存。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制剂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上述内容摘取自《实用临床药物学--中成药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43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