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3(07):-
DOI:10./cma.j.cn--
作者:甄凯元翟振国
单位:医院呼吸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的异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DVT脱落可引起肺血栓栓塞症(PTE),DVT与PTE相互关联,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基于风险评估的预防策略要求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程度主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基本预防、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机械预防的原理主要是模拟人体活动时腿部或足底肌肉收缩对下肢静脉的压迫作用,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瘀滞,从而降低DVT风险。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是利用循环充气和放气加强深静脉的血液流动,达到预防血栓的作用。在有中危和高危VTE风险患者中,IPC可在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中单独使用,也可无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中与其他药物或机械预防方法联合使用。尽管最新的研究并未证实IPC的有效性,但是大部分研究对IPC在不同患者中的疗效得到证实。在临床上可以考虑单独使用IPC,IPC联合其他机械预防手段,或者在抗凝药物预防基础上联合IPC预防,可为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的异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DVT脱落可引起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1]。通常情况下所说的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主要是PTE。DVT与PTE相互关联,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2]。PT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而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VTE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基本预防、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大量研究证明,对具有VTE风险的住院患者进行VTE预防可以显著降低V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4,5,6,7]。
一、VTE的预防策略
目前的VTE预防策略主要是通过评估患者的VTE风险和出血风险,并根据VTE风险和出血风险的程度主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患者而言,罹患VTE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8]、妊娠及产褥期[9]、活动性或隐性恶性肿瘤、既往VTE病史、下肢静脉曲张[10]、显著肥胖[11]、长期活动严重受限(包括长时间卧床、石膏或支架固定、长途旅行等)、使用含雌激素的激素替代疗法或口服避孕药[12]、先天性或获得性易栓症(如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蛋白C或蛋白S缺陷、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或凝血酶原GA突变、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13,14]等。此外,急性内科疾病、创伤和手术均增加VTE的风险[15]。个体化VTE风险评估对于保证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得到恰当的VTE预防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可用的VTE风险评分模型均基于欧美人群得出,包括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Rogers评分和Padua预测评分等。由于亚洲人群获得性VTE的风险因素与欧美人群相似,因此这些模型在亚洲人群中也得到部分验证并在临床中逐渐使用[16]。同时,为了对住院患者实施恰当的预防措施,还需要评估出血风险。目前应用于VTE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模型主要有RIETE评分[17]、ACCP评分[18]和IMPROVE评分[19],以上出血风险模型均为分层评估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来制定风险评分,并设置对照组对风险评分进行验证[17,19],出血风险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高龄[8]、近期出血、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贫血、癌症、血小板减少、脑卒中、近期手术等[17,18,19]。但是目前尚需更多研究对出血风险评估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预防VTE的方法包括基本预防、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我国指南建议对不存在高出血风险的VTE中、高危患者应用药物预防或药物预防联合机械预防,对于具有高出血风险以及一旦出血后果特别严重的VTE高风险患者可给予机械预防[20,21]。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mericancollegeofchestphysicians,ACCP)血栓预防指南已经明确提出抗凝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的重要性,机械预防也逐渐成为血栓预防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2]。二、VTE的机械预防原理和应用细节
机械预防的原理主要是模拟人体活动时腿部或足底肌肉收缩对下肢静脉的压迫作用,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瘀滞,从而降低DVT风险[23]。目前VTE的机械预防较常用的是梯度弹力袜(graduated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4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