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97899.html

医院如何利用直播科普、运动疗法教程、互联网随访、梯度压力弹力袜等手段实现做好广大群众静脉血栓认知能力提升,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患病的风险,利用高超的医术对于罹患血栓的病人给予治疗以及后续的预防工作。

随着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管理逐渐受到国内外各学科的重视。目前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院后预防的依从性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各医院预防管理措施不一,院后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未能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预防。该文旨在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现状、患者的认知、依从性和院后管理进行综述。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张馨);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倪叶彬)

目前国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2]。

一项为期30年的丹麦全国性研究显示,DVT患者死亡风险为3%,PE患者死亡风险为31%,明显高于普通人群(0.4%)[3]。

Dua等[4]报道,重视DVT预防和对高危人群进行积极管理有助于降低DVT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医疗机构对VTE预防的重视程度较高,对临床护理人员预防VTE的报道较多,但对患者VTE认识水平、依从性及随访的研究仍存在不足。

本文主要是对VTE预防现状、患者对VTE认知水平和依从性、院后管理等做综述,为我国护理人员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VTE自我预防管理提供参考。

1VTE预防现状

1.1VTE防治体系建设

医院内VTE预防的调查显示,仅59.26%医院成立多学科协作的VTE防治管理小组,近70%医院尚未成立[5]。

医院修订院内VTE预防指南,通过建立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制定住院患者VTE防治管理制度和完善VTE评估与防治流程等方式使院内VTE年发生率由29例逐年减少到6例,并使致死性PE降为0[6]。

Schleyer等[7]成立多学科VTE防治工作组,审查所有院内VTE事件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整改;开发电子工具,在电子健康记录中设计VTE决策支持和上报模块,使5年内所有住院患者的VTE发生率减少了15%,术后患者的VTE发生率下降了21%。

院内VTE防治体系的建设有助于降低VTE发生率,医务人员已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目前国内VTE防治体系尚不完善,医院VTE防治体系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亟待提高。

1.2VTE风险评估工具的运用

VTE风险评估工具包括群体评估和个体评估两类,目前有关VTE风险评估表有20多种[8]。

Caprini风险评估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VTE风险评估工具之一。Liu等[9]对存在VTE风险的住院患者进行Caprini和Padua风险评估表VTE预防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Caprini风险评估表更能有效识别有VTE风险的住院患者。

Ma等[10]研究显示,Wells评分和D-二聚体检测的组合可有效提高PE诊断率。该风险评估工具将DVT和PE的风险因素分开,更具针对性。

张成欢等[11]纳入例骨科患者采用Autar量表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Autar量表对骨科患者有针对性,可较好评估骨科患者术后DVT发生风险。

也有研究采用RAPT(riskassessmentprofileforthromboembolism)风险评估表对例创伤患者进行VTE评估,结果显示,RAPT≤5分为低风险,DVT发生率为3.6%;5~14分为中等风险,DVT发生率为16.1%;>14分为高风险,DVT发生率为40.7%[12]。RAPT评分可有效评估创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

医院进行VTE风险评估,但评估工具各不相同;不同疾病的VTE风险预测评估工具,其有效性各不相同,应进一步规范评估工具的选择。

1.3VTE预防效果的随访

郑娥等[13]对全国名胸外科护士长有关围术期VTE预防的调查显示,67.59%医院执行VTE预防管理规范,但仅17.59%医院对出院患者VTE发生情况进行随访。

Hachey等[14]对例肺癌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皮下注射未分离肝素每日3次和或间歇性气压治疗,至少60d的随访结果显示,术后60d的VTE发生率为5.2%,其中33.3%的VTE事件发生在出院后,风险持续大于30d。

Trinh等[15]对全国例住院患者的随访结果也显示,约有30%~56%VTE病例发生在出院后。

VTE较大发生风险是在院外,医院加强VTE患者的常规随访工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4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