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都很喜欢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归因于“血稠”,认为如果“血稀”一点,自然血管就不容易堵了。
再加上在老百姓的理解中,阿司匹林和华法林都可以“稀释血液”,混着吃的还真不在少数。
最近在临床上就碰到这样一对老夫妻:
1.药吃反的老夫妻
妻子房颤
却吃了阿司匹林
小哈:“您已经确诊为房颤了,根据血栓风险评估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不然容易得中风。”
妻子:“哦,我一直吃着阿司匹林呢。”
小哈:“阿司匹林起不到抗凝作用,您是房颤,需要吃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您了解过这些药吗?”
丈夫冠心病
却吃了华法林
这时她的老伴立刻说:“了解了解,我就一直吃着华法林呢。”
小哈好奇问道:“您是为什么吃华法林呢,也有房颤吗?”
“不,我没有房颤,我有冠心病,吃上华法林可以让血稀一点。”
小哈吓了一跳:“可是冠心病应该吃阿司匹林,而不是华法林啊。”
2.想防血栓,不能乱吃!
阿司匹林和华法林,两者真的能互换吗?
当然不能!
虽然都是抗血栓,但阿司匹林是抗动脉血栓,华法林是抗静脉血栓,两者作用完全不同,偏偏吃错的人很多。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两者的区别。
可以看出,前文故事中的老夫妻完全吃反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释下(不想了解原理的读者可以跳过这一部分,只要对照上表或咨询医生后确认自己没有吃错即可)。
血栓性疾病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者发病机制不同,治疗也并不相同:
冠心病-动脉血栓-阿司匹林
动脉血栓:动脉血栓主要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组成,治疗上以抗血小板为主。
代表疾病: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血小板的聚集,因此治疗上应予抗血小板药物。
治疗原理:抗血小板是阻止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房颤-静脉血栓-华法林等
静脉血栓:静脉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与红细胞组成,治疗上应首选抗凝药物;
代表疾病:房颤时由于心房丧失了收缩功能,左心房的血流缓慢,特别在左心耳处的血液形成涡流,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易在此处停留,进而形成以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网为主的静脉血栓,因此应服用的是抗凝药物。
治疗原理:抗凝是通过药物降低凝血因子浓度或阻止其激活,从而降低血液凝固性或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或阻止血栓发展。
代表药物: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低分子肝素。
相信通过上述解释,大家都清楚了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的不同作用,可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相互替换啦!
3.小剂量吃华法林,没用!
本文开头的那个故事还有后续。
面对患冠心病却错服了华法林的丈夫,小哈赶紧追问:“您平时怎么吃的,医院定期抽血查凝血指标吧?”
“还要抽血吗?不用,我吃的很少,每次就吃1/4片。”
听完小哈不由无奈又庆幸。
华法林非常特殊,它的效果个体差异较大,也就是每个人的有效剂量都不一样。所以,服用时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剂量。
尤其注意的是,如果量吃多了会引发出血,量吃少了起不到有效作用。
这位老人就算没有吃错药,这样小剂量的华法林复查凝血指标也可能完全看不到吃华法林的痕迹,也就是完全没有起作用,这样还不如不吃。
但也好在吃得少,所以虽然吃错了药、没有复查凝血指标,也没有出现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文丨黄丽洪
打
卡
有
礼
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亲爱的哈粉,打卡学习有礼啦!
即日起,哈粉们在哈特瑞姆心脏之声的任一篇医学专业类文章底部留言打卡成功连续30天!(留言打卡请看准文章时间哦,同一天的不同文章重复打卡只记一天)
即可随机获得小哈为您准备的一款医生专用小礼物:
哈粉专属马克杯;签字笔套装;哈特瑞姆专属书写本;哈特瑞姆APP或者微店优惠券……
加油哦!一起学习,成为更好的心血管医生!
PS:
1.留言打卡请注明:打卡学习第几天,并写上自己的收获或者疑问,以方便小哈统计;
2.礼品将于您打卡连续成功30天后7个工作日发放寄出(年元旦前打卡满10天的亲们,小福利最近几天会尽快发放);
3.有问题请联系哈特瑞姆小秘书哦。
不想错过心脏之声的推送?
戳文章顶部蓝字“哈特瑞姆心脏之声”小儿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小儿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3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