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原因
DVT形成的三要素是:静脉血流迟缓,静脉内膜的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存在多种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1、此类手术范围较大,需要腹腔、盆腔淋巴结清除,血管壁损伤严重,促进血小板的凝集功能,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使血液凝固性增强。
2术前禁饮食、灌肠,术后胃肠减压,造成水分丢失,体液不足,并且术中、术后输血可导致红细胞压积一过性增高,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
3、术后引流管较多,活动不便,卧床时间长,并且常取半卧位,使髂静脉和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流缓慢。
4、此类手术后常需进行胃肠外营养治疗。行深静脉置管、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均易造成血管壁损伤,从而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胃肠道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干预护理
1、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高龄(>60岁)、肥胖、吸烟、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既往有血栓发生史列为高危患者。对高危人群,术前要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原因及后果,以引起患者重视,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劝导吸烟者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
2、术后平卧6h,有DVT形成的危险,可协助患者做双下肢及足背屈伸运动,更换体位,按摩下肢等,促进静脉回流,鼓励患者深呼吸增加胸腔负压,促进血液循环,抬高患者双下肢利于静脉回流。避免在膝下垫硬枕和过度屈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可选用梯形垫等。
3、术后如病情稳定,取半卧位,并定时更换体位,每1~2小时翻身1次。
4、术后鼓励患者早活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5、下肢血液回流的观察:术后发生DVT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只有术后对高危人群仔细观察,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肢体的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及感觉可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术后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协助处理。
鍖椾含甯傞偅瀹跺尰闄㈡不鐧界櫆椋庡ソ鍗楀畞鐧界櫆椋庡尰闄?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3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