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
19世纪著名医学家魏尔啸(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常继发于血管创伤、腹部创伤、肢体骨折、术后长期卧床及瘫痪长期卧床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有效的肢体护理对预防下肢DVT发生、促进下肢水肿消退和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40%~60%的住院患者存在着发生VTE的高危风险,这些高风险VTE患者分布在临床各个科室。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对此类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预防和规范治疗的比例却很低。
早期识别VTE高危患者,有效预防、及时干预,医院内VTE的发生,降低VTE相关病死率。
常见预防措施物理预防方法:常规预防方法,如患肢抬高、按摩双下肢、应用抗凝药物、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在此基础上釆用国产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由12腔空气波压力产生器、上肢套筒、下肢套筒、加宽带构成,具有8种治疗模式,每腔压力可调,治疗时间可调,治疗时可同时连接2个套筒。
治疗仪的使用由固定的专业人员实施,使用前告知患者使用的目的、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感受和注意事项。治疗时患者平卧,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模式,压力设定时由低到高,最大压力不超过24kPa,以患者感舒适和不痛为宜。在锻炼2d后开始使用空气波治疗仪辅助治疗,调整压力至13.3kPa,待2min后患者适应套筒压力后,将压力调至20kPa,压力的调节以患者肢体舒适为宜。患者每日接受2次治疗,30min/次,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通过周期性或间歇性施加空气压力挤压,依照顺序依次按摩足部、小腿、膝盖、大腿,有效促使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降低组织水肿。与其他电子式仪器和人工手法按摩相比,气压式按摩力度均匀,且按摩速率与人体血流速率相近,因此患者感觉更为舒适。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机械方式替代了人工按摩,减少了工作量。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促进长期卧床患者的患肢血液循环、静脉淋巴回流和促进患肢水肿消退收到了良好效果。
由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怀疑使其产生悲观情绪并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应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关心、体贴及鼓励。
使用治疗仪前应向患者讲解该仪器的大致原理及治疗的意义,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岀现的情况及解决办法应大概说明,告之治疗过程中可能有压力造成的不适,以此消除恐惧心理,争取其积极配合;其次,根据治疗仪的压力范围及患者的舒适程度调节压力,压力调节应从小到大逐次升高,使治疗在患者可以耐受的范围并能争取最好的疗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f/1674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