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静脉滤器作为预防肺栓塞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置入腔静脉滤器后,存在继发下腔静脉血栓的情况,若发生此类并发症,如何有效处理?年5月29~31日,在线上举办的第九届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论坛(SJVF)上,医院血管外科的陈淼医师分享了1例下腔静脉滤器继发下腔静脉血栓再溶栓病例,并就此类病例的处理作了精彩的演讲。

病例分享

病例资料(男性,37岁)

现病史:3周前因突发胸闷、呼吸困难,医院就诊;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完善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右侧股静脉血栓,完善肺部CTA检查提示双侧肺动脉栓塞;4月30医院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予以抗凝+外周溶栓治疗,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胸闷及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患者定期服用利伐沙班10mgbid抗凝治疗;2周后患者返院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术中造影提示滤器内血栓形成,无法行滤器回收,医院就诊。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良好,无胸闷,无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呼吸音正常,双侧下肢无明显肿胀,张力正常,腹壁无浅静脉曲张。

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胸腹部动脉CTA未见异常,滤器置入术后改变;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心肌酶谱正常,凝血时间轻度延长,D-二聚体及FDP轻度升高。

手术方案:拟先行下腔静脉造影检查评估滤器内血栓情况,再一期取出滤器,或置管溶栓后再取,必要时置入第二枚滤器。

术中造影:右髂静脉闭塞,侧支循环丰富;下腔静脉不显影;滤器上亦有血栓形成。

改善手术方案:置入第二枚滤器后行置管溶栓治疗。

手术过程(一):置入第二枚滤器后,再置入20cm长溶栓导管行右侧髂静脉、下腔静脉置管溶栓治疗。

手术过程(二)置管溶栓第三天检测得D-二聚体及FDP明显降低,造影显示下腔静脉恢复血流。

手术过程(三):取出第一枚滤器,造影显示下腔静脉血流恢复满意;随后取出第二枚滤器。

术后总结

该病例形成下腔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是血液高凝状态、抗凝不足量、或滤器放置过低。目前,对于滤器回收时间窗各款滤器都无明确界定,主流观点认为应尽早行滤器回收。滤器内继发血栓后回收的指征尚未统一,多数学者推荐行机械吸栓或溶栓后再行滤器回收,对于无法清除血栓的患者建议延长抗凝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wh/16745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