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研究显示血脂异常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这里的血脂主要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但各血脂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主要有哪些呢?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通过多途径加速静脉血栓形成。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得单核巨噬细胞积聚、移行在局部,利于血管平滑肌增殖,并迁移至内皮下,导致大量脂质因被吞噬变成泡沫细胞,最终诱发并加重血栓。②通过影响血小板、白细胞功能,加速凝血过程,进而使纤溶系统活性受抑制,具体表现在引起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可发生变形、聚集等反应,在其表面存在脂蛋白特异性结合点,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时,磷脂酶C途径受到刺激,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因此升高,蛋白激酶C活化,引起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释放物质增多: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较多,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栓素生成、花生四烯酸代谢、降低流动性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缩短血小板生存时间。上述低密度脂蛋白经体外氧化后,促进血小板聚集的功能更为强烈。③蛋白C是内皮细胞表面重要抗凝途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显著抑制其活性,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后,造成组织因子抑制物结构改变,特异性结合功能丧失,最终导致抗凝作用丧失。④参与调控内皮细胞表达纤溶酶活性:与内皮细胞进行非特异性结合,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含量升高。⑤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血管内皮细胞是维持血管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此外,其与血管平滑肌增殖、凝血、血管紧张性等密不可分,内皮细胞生成与释放NO功能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血管舒张性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则通过对其性能进行干扰,进而增强血管紧张性;此外,其氧化产物可对内皮细胞组织因子释放形成刺激,使得凝血系统启动。

高密度脂蛋白与静脉血栓也密不可分,①促进NO合成,使血小板聚集间受到抑制,进而抗血栓;平滑肌细胞中鸟苷酸环化系统被NO激活,进而舒张血管平滑肌,拮抗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白细胞黏附能力;②促进前列环素I2合成:前列环素I2通过启动鸟苷酸环化系统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③合理调控血栓素A2水平与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继而降低血栓形成;④减少循环中VonWillebrand因子,以此削弱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功能;⑤拮抗低密度脂蛋白与氧化型脂蛋白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生成作用,保证其正常释放。

脂蛋白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分子与载脂蛋白A结合组成的二聚体,其诱发血栓形成的原理即为:①凝血酶原作用显著,具有活化血小板作用;②伴随脂蛋白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使其对血小板蛋白激酶C激活作用增强;③增强血小板蛋白激酶C磷酸化作用;④竞争性结合纤溶酶原受体,干扰其生理功能,进而使抗纤溶系统活性受到抑制,产生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溶解,促进血栓形成;⑤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其产物又负性反馈于低密度脂蛋白,使其发生氧化修饰,形成负性循环。

通过以上的阐述,相信大家对血脂异常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因此对血脂异常者且要行大型手术的患者,要合理调理血脂水平,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王秀,孙琼.老年宫颈癌患者血脂异常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41(0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于“西交一附院妇产科”,版权均为西交一附院妇产科所有,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wh/16742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