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本是举家欢聚的日子,而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仍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当晚十点,由急诊科值班医师郝笑龙护送到普外科一位“特殊”的病人。患者是一位53岁的大姐,她平时非常喜欢运动身体素质较好。大姐说早上醒来后感觉左小腿疼痛还有肿胀现象,皮肤发红、发热。当时大姐心想再观察一下也许休息后就会好的,医院诊治。但到了晚上,下肢肿得越来越厉害,疼痛也逐渐加重,小腿由最初的发热慢慢变为发凉。

大姐这才觉得不敢再迟疑了,于是拨打了“”,在老公的陪伴下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接诊医生经过仔细询问病情、检查,考虑患者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超室李继东医师给予患者急查彩超发现:患者左下肢自髂静脉起始部至下全程血栓,深静脉无任何血流。见此情况,急诊科立即将病人护送入普外科,由白锋医师接收了此位病人。

入院时下肢周经对比

干外科的人都知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下肢通常是皮肤发红、皮温高,而该患者入院时却是皮肤稍发白、皮温低。这是什么原因呢?主管医生白锋介绍到:这是因为患者下肢深静脉全程血栓在短时间内形成、皮肤张力高、进而出现血液循环差,而出现股青肿,甚至股白肿。

大姐得知病情后,一直说着一句话:怎么好好的,我还那么注重锻炼,怎么就得了这么严重的病呢!大姐情绪很不稳定甚至有些焦躁。主管医生白锋、主管护士孙稳稳、郭笑笑,数次来到患者病床边,耐心和大姐及其家属沟通病情、安抚情绪,并举了很多例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大姐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抽血化验等有关检查与对症治疗。

因为当时是春节,大姐的家属要求保守治疗。经过一天的用药治疗,虽然第二天小腿肿胀、疼痛减轻,皮肤温度也慢慢升高,但仅膝以下症状减轻,而膝上消肿欠佳。见此,白锋经认真考虑,诊断患者存在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症。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即行手术治疗。术中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的发生,再穿刺左下肢深静脉,造影见髂股静脉大量血栓,给予置管溶栓,手术顺利。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防止肺栓塞

置入溶栓导管

血栓消除后造影见闭塞段

溶栓四天复查造影示:髂股静脉血栓消除,但髂总静脉闭塞,确诊为“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症合并深静脉血栓”。给予球囊扩张,置入髂静脉支架,造影见深静脉通畅良好。下腔静脉造影未见滤器内有大的血栓,顺利取出滤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不日康复出院。

球囊扩张可以看到狭窄处的压迹

球囊扩张后

髂静脉支架置入后,完全通畅

造影见滤器内没有大的血栓,准备回收

回收的滤器内还是有小块的血栓

治疗后双下肢周径对比

白锋介绍说: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常见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已成为住院患者第一位的可预防的致死性原因。在美国,11%的PE患者死于发病1小时内,主要原因是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它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移、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PE的临床表现。近年来,此类病例的成功诊治在普外科已不胜枚举。普外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科主任张会新的正确带领下,不断创新,拓展业务。每年诊疗各种深静脉血栓一百余例,均达到良好效果。在治疗此类疾病的患者数量和手术恢复效果方面,我院普外科在洛阳市县级领域都排在了前列。

目前,普外科开展的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布加综合征,动脉硬化闭塞症,脉管炎,动脉瘤,动脉夹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肝癌、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的手术或者介入治疗。

普外科联系。

供稿

普外科白锋

编辑

排版

穆宝华范玉琳

长按指纹

一键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wh/1673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