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静脉受压综合征(MTS)是指左髂总静脉受右髂动脉骑跨,及第5腰椎和骶骨胛的钳夹所产生的静脉回流障碍,并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临床常见的静脉疾病。在血管外科的发展史上,它曾有IVCS、Cockettsyndrome、May-Thurnersyndrome(MTS)、NIVL等名字,但如今在腔内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已经能够对MTS进行有效的治疗与控制。那么在MTS的腔内治疗中,有哪些操作技巧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呢?本期NICEonline静苑篇为大家带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黄新天教授的相关解读。

一、为什么要植入支架?

静脉压力低、流速慢,病变静脉球囊扩张后弹性回缩明显,因此植入支架是必要的,根据文献报道,单纯PTA与PTA+支架植入的通畅率对比为20%vs90%,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病变范围广,甚至必须植入跨关节的支架。

二、MTS髂静脉支架植入的基本原则

1、充分血管准备:>12mm球囊预扩,禁忌单纯球囊扩张;

2、选择合适支架:基本采用动脉支架,其中编织型支架应用较广,但其有支架定位不准确及支架短缩移位的缺点;

3、选择支架口径:>12mm以保证足够流量,避免支架移位;

4、选择支架长度:>9cm以保证足够锚定;

5、支架近端锚定:进入下腔静脉1-2cm,覆盖病灶为原则;尤其对于髂腔静脉交界处闭塞,支架必须植入下腔静脉,完全覆盖病变部位,同时可以防止支架向远侧移位,避免早期并发再狭窄与支架内血栓形成,并不严重干扰对侧静脉血流及诱发静脉血栓。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1)植入支架前行下腔静脉造影,以了解患侧及对侧髂静脉的情况。

(2)激光雕刻支架的释放细节:A.充分血管准备、选择合适口径与长度支架;B.支架输送鞘先进入下腔静脉;C.释放支架头端;D.输送鞘回撤到达支架近端锚定部位;E.完全释放支架(如图1)。

图1

(3)编织型支架的释放细节:A.充分血管准备、选择合适口径与长度支架;B.支架输送鞘先进入下腔静脉;C.支架近端mark附着下腔静脉右侧壁;D.释放支架至4/5(第二mark)处。如支架近端定位好完全释放支架;E.如支架定位不良,回收支架重新定位(如图2)。

图2

需要注意的是,编织型支架的缺点是支架的移位,支架向远侧移位的情况包括:1即时移位:支架释放时本身有短缩;动脉搏动影响;狭窄处对支架挤压;2扩张移位:球囊扩张后支架短缩移位;3延时移位:支架持续扩张以适应匹配的静脉管径造成移位。而支架向近侧移位主要是由于支架口径与长度不足。据报道严重者支架会移位进入心脏。

6、多个支架植入:大口径套入小口径;重叠2-3cm。需要选择合适口径支架及后扩张、先植入远侧支架,再植入近侧支架,以预防支架脱位。

7、复合支架的应用:受压部位单个支架支撑力不足,因此要植入复合支架。如Z-支架+Wallstent支架复合使用。

8、常规支架后扩:保证支架贴附;避免支架移位。

小结

支架植入已成为MTS腔内治疗的一线方法,在临床中要注意把握植入指征,与实际情况结合,遵循操作经验与技巧,极大地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真正做到有效治疗MTS。

参考文献

MurphyErinH,JohnsBlake,VarneyElliotetal.Deepvenousthrombosisassociatedwithcavalextensionofiliacstents.[J].JVascSurgVenousLymphatDisord,,5:8-17.

NICEonline

NewInterventionCourseEducation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主办

以血管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为主旨

推动中国血管健康事业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jc/16742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