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
1.血流缓慢
2.静脉壁损伤
3.高凝状态三大因素
常见于以下几类人群:
(1)长时间制动、卧床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如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
(2)静脉壁损伤后易发生血栓,如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外伤和感染均可造成静脉壁损伤,损伤的血管壁有利于凝血因子形成,促使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静脉血栓,肿瘤、口服避孕药、妊娠都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引起血栓形成。
易发生部位: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位于末梢,称为周围型;后者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
临床表现
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
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治疗措施
(1)压力治疗;
(2)药物治疗(A溶栓B抗凝)
下肢深静脉压力梯度变化是从上至下逐步增加的,而压力治疗就是通过消除这种压力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压力治疗方法分为:(1)间歇性充气泵压迫治疗;(2)带压力梯度的弹力袜。
康复护理:
1、卧床休息,抬高患肢15°~30°
2、采用患肢远端浅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达到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
3、严禁按摩、推拿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以免造成腹压突然增高致血栓脱落
4、避免碰撞患肢,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
5、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黏度,加重病情
6、每日测量大腿周径,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皮肤颜色、温度变化
最严重并发症
1、肺栓塞(沉默的杀手):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
2、肢体坏死
以爱与专业为名,伴您一路前行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脊髓损伤康复之家
值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jc/1674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