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种临床静脉输液技术,具有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化疗、肠外营养、长期及间歇式输液。但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及导管在血管内的异物特性,PICC在临床应用中仍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并发症。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穿刺侧肢体肿胀。患者置管后,因为担心穿刺点出血、导管脱出等,活动明显减少,导致肢体肿胀。

PICC功能锻炼操加强肢体活动简单易行,可有效消除组织肿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导管使用寿命,PICC功能锻炼操,可有效防止患肢组织水肿,改善血液循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提高置管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导管使用寿命。

那让我们一起跟着美小护一起来做操吧:

第一节全身运动:

一手叉腰,一手五指依次伸屈活动,并配合下肢依次左右活动,每日4次,每次3-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第二节:手指运动:

取站位,由拇指开始,依次伸屈,每日2次,每次3-5分钟,指关节活动可促进指端血液循环系统,可预防指端肿胀及疼痛。

第三节:肩部运动:

双手叉腰,两侧肩膀分别向上运动4次,每日2次,每次3-5分钟,促进肩关节运动,避免肩部制动引发的疼痛等不适症状。

第四节:旋腕运动:

上下活动手腕,并配合内外旋转运动,同时也应注意肩关节制动,每日4次,每次3-5分钟,腕部活动可有效促进手部放松,促进血液循环。

第五节:屈肘运动:

取站位,一手屈曲肘关节,以感觉到肌肉酸困为宜,然后再伸展,每日4次,每次3-5分钟,促进肘关节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肘关节僵硬及疼痛。

第六节整理运动:

取站位,向两侧平行打开双侧上肢,再双手握拳,依次打开指关节进行活动,达到活动整个上肢,以促进上肢血液有效循环,防止血流缓慢,血栓形成。

专家点评

王庆玲

副主任护师,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北京护理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护理学报审稿专家

PIC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创伤小、留置时间长、安全舒适等特点,逐渐成为肿瘤等需要中长期输液患者重要的治疗“生命线”。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及导管在血管内的异物特性,在临床应用中仍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并发症。PICC置管侧肢体早期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期间经过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肩关节。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往往受上肢、颈部、肩部等肌肉影响,导致PICC置管患者肩关节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甚至冻结肩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文章护士意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在临床护理中加强PICC置管患者肩关节功能的评估:同时应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置管侧肢体的功能锻炼,从而预防肩关节功能下降。

握拳-松拳运动能有效的减少置管侧肢体肿胀的发生,从而减少PICC相关性血栓的形成。该锻炼方法不仅防止和减轻了患者治疗之外的痛苦,又为患者和社会节约了医疗资源,还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原则。总而言之,握拳-松拳运动是一种简便的、行之有效的、对PICC置管患者和社会都有利的锻炼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兵,左丽宏,杨变红,等.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初探[J].中华实用医学,,6(18):38-39.

[2]赵菁.杨丽,曹桂林.等.肿瘤患者留置PICC致静脉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广J].护理学杂志,,22(18):39—42.

[3]许璧喻,成守珍,揭素铭.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9(5):—.

作者:刘鑫、李爽

单位:河南医院静疗学组

图片:作者提供

感谢作者来稿!

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jc/1674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