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鑫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两者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症状表现也不相同,主要表现为下肢突然肿胀、疼痛,并可导致继发性浅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等,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
不过也不用担心,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做到积极预防,是可以避免或减少血栓的发生,防止复发的。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
1.改变生活习惯:
戒烟,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对血管的损伤是非常大的,吸烟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调整饮食:
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食品,避免高胆固醇饮食。
3.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重。
4.采用直立体位,不要久坐和长时间的站立,这样会使得血流缓慢,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5.经常锻炼:
锻炼身体能够加速血液的流动,增加血液量。对于一些长期卧床的病人,建议护理人员多给病人翻翻身,帮病人活动一下身体。
对于一些下肢手术病人,建议要尽早的下床活动,适当的进行功能锻炼。
6.病情不允许下床或无法下床的患者,可以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达到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7.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8.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当患肢局部皮肤温度偏高、肿胀、周径增粗,机体组织比平时更柔软,皮肤色素沉着,数小时到数天轻度到中度疼痛或压痛,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一定要引起重视,可能有血栓形成,需尽早治疗。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