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真 孙瑜

作者单位:医院妇产科

来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孕产妇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肺栓塞是孕产妇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尽管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出血,但随着国人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孕妇逐年增多,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升高;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ology,ART)使得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升高。这些都是发生VTE的危险因素,从而进一步使VTE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升高。

年4月,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oyalCollegeofObstetriciansandGynaecologists,ROCG)发布了关于降低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发生风险的诊疗指南(Green-topGuidelineNo.37a)[1]。该指南是对年版本的更新,在孕前血栓风险评估、易栓症合并妊娠的诊疗、预防血栓形成的时机和持续时间,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做了更新,阐述更为详尽。我国目前尚缺少关于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指南。本文根据该指南更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RCOG指南给出的推荐意见做一解读,以期更好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主要更新点

该指南主要更新点如下:

1.对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危险因素评分细则更加完善。

2.对有VTE病史的孕妇建议分层管理。

3.对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的孕产妇,在合并其他血栓高危因素情况下,应考虑产前和产后预防血栓形成。

4.对于剖宫产产妇,尤其是对于合并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有剖宫产史等危险因素的产妇,应在术后10d内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预防血栓形成。

5.LMWH是产前和产后预防血栓形成的首选药物,对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6.在血栓形成风险极高的妊娠女性中,若存在出血风险升高可能或需局部麻醉时,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heparin)应优先于LMWH使用。

7.若在剖宫产术后使用普通肝素,应从术后第4~14天开始,每2~3天监测血小板计数直至停药。

8.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血栓形成。

二、VTE危险因素的评估

该指南推荐,对所有女性在孕前或早孕期进行VTE相关风险的详细评估。对于因妊娠期合并症住院、产程中及分娩后的孕产妇,应再次予风险评估。相比年发布的指南,年指南中列出的评分细则更加完善。见表1。年指南指出,若在产前阶段评分≥4分,应考虑自早孕期起开始预防血栓;评分=3分者,应考虑自孕28周起预防血栓形成。在产后阶段若评分≥2分,应考虑产后至少10d内预防血栓;若产褥期延长住院(≥3d)或再入院应考虑预防血栓形成。

在多种VTE危险因素中,高龄和肥胖等危险因素更值得







































共抗白癜风
共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jc/16739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