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尤其是静脉血栓,作为全球前三位致死性血管性疾病,每人中就有1~3人患病。不过遗憾的是,人们对这一最为常见、又最易被误诊、漏诊的潜在致死疾病并没有足够重视,大多数人至死都不知道是因为静脉血栓的问题。专家提醒,“静脉血栓是最沉默的杀手,所有人都应具备防栓意识。”
静脉血栓被称为“沉默杀手”,最可怕之处就在于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这就需要平时多注意观察身体。
下肢肿胀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典型症状是下肢肿。深静脉堵住后回流不畅,患侧的腿就会肿起。如果对侧没血栓,或血栓不像另一侧那么严重,则会形成不对称的下肢肿胀。
呼吸困难
深静脉血栓如迁移至肺部,就会形成有潜在致命威胁的肺栓塞。肺栓塞是一个进展很快的病,但诊断率非常低。这是由病本身特点决定的,它更像是一个“不会哭的孩子”,可由完全没症状到突然猝死。肺栓塞症状组合不一而足,最多见的仅仅是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特别是在运动、劳累后。
在专家看来,静脉血栓另一个危险之处在于覆盖人群广。除了遗传因素外,手术患者、创伤病人、肿瘤患者、高龄人群、肥胖者、吸烟者、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人群、长时间住院患者等都是容易被它“缠上”的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几乎所有住院患者至少存在1个发生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卧床、长时间不动等均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教师、司机、售货员等需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的人,风险也相对较大。以上这些高危人群,一旦出现腿部肿胀感(包括踝关节和足部)、疼痛或者压痛、腿部有明显的颜色改变(如发红)、腿部皮肤温度上升、有浅静脉扩张等情况,就应及时检查。
需要一场“防栓”革命
在防治血栓性疾病方面,我们需进行一场行为革命和膳食革命。只要改善生活方式,远离血栓性疾病并不是一个难题。生活中所有人都要有“防栓意识”。
1、多吃新鲜果蔬,减少肉类和油脂的摄入
如果饮食太过油腻,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吃得过多,容易增加发生静脉血栓风险,因为血液黏稠是其形成主因。
2、动起来,不给血栓可乘之机
1)能主动不被动
坐长途飞机时,多数人会选经济舱,由于空间比较狭小,腿部活动区域有限,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这种情况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即使是公务舱和头等舱,如果不主动活动,也可能出现静脉血栓。建议大家坐飞机时经常伸脚尖、勾脚尖,伸缩大小腿肌肉,同时多喝水,在稀释血液的同时增加排尿。还有专家补充道:“大家在选座位时就应当注意不要靠窗户,而应靠走道。如果靠窗坐,很多人会少喝水,减少起身上厕所的麻烦。这个选座方式作为建议写入了国外的相关指南。”
2)能早动不晚动
临床上老人彻夜打麻将、年轻人长时间玩电脑造成肺栓塞的案例很多,等感觉腿麻想动时,可能已出现血栓。建议在血栓发生前就尽早开始运动。
3)能多动不少动
有些患者怕伤口疼痛、渗血,就不动或少动,这反而会增大静脉血栓风险。平时虚弱无力、腰腿痛的老人平时活动少,一旦生病更不愿运动。医生应动员患者活动,并嘱咐其预防跌倒。确实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可先遵医嘱接受按摩,身体情况允许后在床上适当活动。对于已发现血栓的患者不建议按摩,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血栓也像心梗、脑梗一样可以筛查,虽然筛查的成本相对较高,有高危因素的人只要条件允许,都应该主动地去做深静脉血栓的检查,如深静脉的超声检查等。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合适哪家白癜风好治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jc/1673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