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医生:张子曙教授

拥有美国USMLE医学执照,美国最高级放射学执照ABR。湖南省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具有20余年放射及介入学工作经历,包括10余年欧美工作经历。曾担任美国Wayne大学医学院放射学助理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放射学助理教授,现任中南大学放射学教授。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

Q:

张教授,您好,我们有一个病人左侧股浅静脉以下都是血栓,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只有0.6,请问这个病人该怎么处理,纤维蛋白原如何指导溶栓治疗。

A:

fib降低是抗凝治疗并发出血的风险因素。

导管溶栓的tPA常规注入量为1mg/小时,必须每4-6小时监测fib。当fib小于1.5时,tPA减半注入;当fib小于1.0,停止tPA注入;当fib低于0.5时,需要补充冷沉淀,以降低由于fib降低导致的出血并发症,如颅内出血。

该患者fib=0.6,我们的应对策略是重新复查fib,以排除实验室误差/错误。

如果复查结果相似,则植管溶栓成为绝对禁忌,全身抗凝的风险依然增加。

如果左下肢无青紫,可以采用局部肝素化,所谓局部肝素化是指经颈静脉在左侧下肢静脉内植入溶栓导管。

以u/小时的速度经溶栓导管注入普通肝素,每4-6小时经颈静脉血管鞘侧管抽血,监测aptt,将aptt控制在40-45之间,也就是aptt正常值的上限,这样,左下肢静脉内局部aptt应该达标。

而全身aptt为正常上限,既保证了左下肢静脉内血栓的抗凝治疗,也没有增加患者出血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由于全身抗凝无法应用,该患者应该植入IVC滤器。

值得注意的是,抗凝禁忌是滤器植入的最重要指征。这句话至少有如下几层意思:

1.滤器植入后常规不要抗凝治疗;

2.如果患者可以恢复抗凝治疗,或者抗凝禁忌症消失,可以取出滤器。因为,抗凝治疗是DVT的首选治疗,只有在不能抗凝时,才使用滤器;

3.滤器在体内停留时间越长,并发症可能性越大,因此,需要尽快取出滤器;

4.如果滤器取出失败,成为永久性滤器,无需常规抗凝治疗;

因为无抗凝治疗治疗的IVC滤器形成DVT,或者IVC血栓的几率虽然增加,但绝对数和百分比并不高,所以无需常规抗凝。

如果患者不幸发生滤器导致的IVC血栓,则需要行下腔静脉再通/溶栓治疗+IVC滤器毁损+IVC重建术,术后双抗2-6月。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hl/16742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