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它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生活治疗,甚至导致死亡。

一、下肢DVT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二、下肢DVT的临床表现和风险评估

(一)临床表现下肢DVT形成起病急,典型表现为单侧肢体突发的肿胀、疼痛伴/不伴浅静脉扩张,左下肢多于右下肢。DVT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期(2周)、亚急性期(2周~1个月)、慢性期(1~3个月)和后遗症期(3个月);按发病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

中央型:主要指髂-股静脉的血栓形成,病侧髂窝、股三角区多有疼痛和压痛。

周围型:包括股静脉和小腿DVT形成,局限在股静脉的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大腿肿痛,局限在小腿的DVT形成疼痛部位多位于小腿,患足不能着地踏平,Homan征(直腿伸踝试验)和Neuhof征(腓肠肌挤压试验)阳性。

混合型:全下肢DVT形成,股三角区、腘窝和小腿肌层可有压痛,严重时可出现股白肿、股青肿甚至静脉性坏疽等。

慢性期可发展为PTS,一般是指急性下肢DVT6个月后,出现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患肢的沉重、胀痛、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等,严重者出现下肢的高度肿胀、脂性硬皮病、经久不愈的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二)风险评估

ACCP指南推荐Caprini风险评估表用于对外科患者的风险分层,DVT低、中、高和极高危的评分分别为0~1分、2分、3~4分和≥5分,其中低危者VTE发生率为2%,中危者发生率为10%~20%,高危者VTE发生率为20%~40%,极高危者VTE发生率为40%~80%。Padua风险评估表用于内科住院患者的风险评估,将患者分为低危(4分)和高危(≥4分)。

Caprini评估表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分值

危险因素

1分

40~59岁

既往外科大手术史

静脉曲张病史

炎性肠病病史

下肢肿胀

肥胖(IBM30kg/m2)

急性心肌损伤(1个月)

充血性心功能衰竭(1个月)

败血症(1个月)

严重的肺部疾病如肺炎(1个月)

肺功能损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科住院患者卧床休息中

下肢石膏固定中

中心静脉置管

近期输血史(1个月)

女性附加评分

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

妊娠~产后1个月

既往死胎史、反复自发性流产(≥3个)、早产合并妊娠毒血症

既往产下发育障碍婴儿

其他:肾炎等内科疾病

2分

60~74岁

手术时间60min的中型手术

关节镜手术(手术时间60min)

既往恶性肿瘤病史

病态肥胖(IBM40kg/m2)

3分

75岁

手术时间为2~3h的大手术

IBM50kg/m2

既往浅静脉、深静脉血栓病史/PE

家族DVT/PE病史

行化疗的肿瘤患者

高凝状态(血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溶酶原或纤维蛋白酶激活物紊乱、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阳性)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等

5分

择期下肢关节置换术、髋、骨盆或下肢骨折

卒中(1个月)

多发创伤(1个月)

急性脊髓损伤或瘫痪(1个月)

手术时间3h的大手术

Padua风险评估表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分值

危险因素

1分

年龄≥70岁

心力衰竭和/或呼吸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或缺血性休克

急性感染和/或风湿病

肥胖IBM30kg/m2

应用激素治疗中

肾病综合征

下肢静脉曲张

妊娠或产褥期

血小板增多症

炎症肠病

2分

近期外伤和/或手术史(≤1个月)

3分

活动性肿瘤(局部或远处转移;6个月内放疗或化疗)

既往VTE(不包括浅静脉血栓形成)

制动卧床(至少3天)

有血栓形成倾向,抗凝血酶缺陷症,蛋白C或S缺乏,LeidenV因子、凝血酶原GA突变,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三、下肢DVT形成诊断

对于下肢DVT的诊断,无论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均需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以免漏诊和误诊,临床可能性评估表3,临床可能性:低度≤0;中度1—2分;高度≥3。若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准。诊断流程图见图1。

·血浆D二聚体测定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可作为DVT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

·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螺旋CT静脉造影

对于血栓发病因素明显、症状体征典型的患者,首选超声检查;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症状体征不典型、Wells评分为低度可能时,行血D-二聚体检测,阴性排除血栓,阳性者,进一步超声检查。

四、下肢DVT形成的预防措施

DVT风险评估和预防及其重要,预防方式包括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

(一)基础预防

1、抬高患肢,禁止腘窝及小腿下单独垫枕

2、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特别是反复穿刺、尤其是左侧

3、避免脱水

4、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

5、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6、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尽早下床?

早期功能锻炼:

双下肢主动、被动运动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尽早下床

①被动运动:卧床、术毕即可按摩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踝关节被动运动。尤其是左侧

b足踝关节旋转运动:30次/组,6组/d,

双足主动旋转运动

踝关节做伸、内旋、屈、外展的“旋转”运动

双足主动伸屈运动:踝泵运动躺着或者坐在床上不用动,大腿放松,缓慢但是用力的、在没有疼痛或者只有微微疼痛的限度之内,尽最大角度地勾脚尖(“背伸”向上勾脚,让脚尖朝向自己)之后再向下踩(“跖屈”让脚尖向下),注意要在最大位置保持5-10秒左右,目的是让肌肉能够持续收缩。反复地屈伸踝关节,每小时至少练习10次

双足主动旋转运动

踝关节做伸、内旋、屈、外展的“旋转”运动?

(二)机械预防

1、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其主要通过主机内的气泵向绑带内的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有序地从足踝至小腿充气加压,能有效促进腿部血流流动,利于肿胀肢体静脉回流,促进愈合。

2、梯度压力弹力袜:加快下肢静脉血流流速?

(三)药物预防

低分子肝素钙、普通肝素UFH、利伐沙班等抗凝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往期回顾

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医生做什么?

一针穿刺,三条组织,良恶现原形

肺动脉栓塞、静脉漂浮血栓-急诊介入显身手

影像先行(之)支气管动脉CTA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医院龙湾介入科

龙湾介入科以“精准、微创、高效、服务”为宗旨,开展多项诊疗项目,为广大患者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hl/16742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