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系骨科、冠脉支架植入、心脏外科等术后常见并发症,抗凝剂皮下注射是目前预防VTE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皮下注射后局部浓度高,易出现皮肤瘀斑、皮下出血甚至血肿、局部疼痛。为提高抗凝剂皮下注射的疗效,降低抗凝剂皮下注射的硬结和瘀斑发生率,美国循证实践学术中心Stevens提出的循证护理ACEStar模式,建立了皮下注射抗凝剂腹部定位卡和宣教卡,并且规范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方法。
1.设计皮下注射抗凝剂腹部定位卡(如图)设计的皮下注射抗凝剂腹部定位卡大小刚好是抗凝剂皮下注射的精确腹部位置:脐周2cm外(中间大孔),上下5cm内,左右10cm内,提醒护士在有效部位注射。护士因轮班或工作忙不易记住上一次注射的位置,很多患者也容易遗忘上一次注射的位置,易造成两次注射间隔太近,或在同一部位注射。按数字从小到大,每次注射去掉一个数字,能有效保证两次注射点间隔2cm以上,并有规律地进行轮换。定位卡交给患者,每次注射时用,能让患者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吗中科获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hl/1673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