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卒中集成影像
医院的徐蔚海教授介绍说,神经影像的进步程度决定了卒中的治疗水平。在CT出现以前,溶栓治疗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MRI出现以前,很多的梗死灶较小的卒中病人被漏诊。现代的卒中影像评估要求全面反应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为医生的决策提供参考,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形成集成影像。较早的集成影像包括CT+CTA+CTperfusion和MR+DWI+MRperfusion+MRA。
近年来,集成影像根据需求得到细化,超早期仍以CT+CTA+CTperfusion占主流,MRI的集成由于相对耗时和昂贵,不能普及。但在卒中二级预防领域,MR的集成影像则有较大提升空间,HRMRI,ASL,SWI都已经逐渐转化应用到新的MR集成影像中,使管壁、管腔、无造影剂灌注和微量出血等指标进入到临床决策体系。目前,中国的多中心StrokeImagingPackage(SIPS)研究正在做相关内容的工作,预计在年末完成入组。
避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过度诊断
医院的田成林教授谈到,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类似动脉性卒中、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以及脑病样表现等,影像表现无特异性。既往CVST诊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及时地识别、确诊CVST。近年来有关CVST知识日益普及,临床神经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得到明显提高,CVST被长期漏诊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但与此同时,过度诊断CVST倾向开始出现,部分非CVST患者被诊断为CVST。造成CVST过度诊断的主要原因是欠缺综合运用各种CVST诊断技术的能力,过分依赖某一影像特征。常见于以下情况:1.在高颅压患者,将先天发育低下的静脉窦当作血栓性静脉窦闭塞,而忽视继续寻找高颅压的其他原因。2.有已知导致高颅压的其他病因,仅根据经验性判断颅压升高程度与原发病表现不平行,将静脉成像发现的静脉窦狭窄诊断CVST。3.将非血栓性的静脉窦狭窄诊断为CVST。为了避免过度诊断CVST,要高度重视对诊断CVST有警告意义的表现,主要包括;D二聚体水平正常、CT和MRIT1/T2未见血栓的直接信号、脑脊液成分异常改变、影像提示存在其他导致高颅压的原因等。
脑卒中早期康复:与救治同步
中医院的燕铁斌教授谈到,脑卒中早期康复应该与临床救治同步。脑卒中后的早期介入康复应该首先是从时间上考虑,发病就介入,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可以在急诊科、ICU、神经内外科床边实施早期康复。在高科技的帮助下,早期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可以得到保障。
脑卒中的早期介入康复是以预防性康复为主,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肌肉萎缩等,为病情稳定后的后续康复治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高科技的介入下,脑卒中后完全可以实现早期介入康复、实施跨越式康复,以功能改善为主要目的的整体康复。
脑卒中康复技术的精准问题
解放军第医院的李玲教授说,精准医疗(PrecisionMedicine)是一种基于个体病人的基因变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新型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简而言之,精准医疗是在大数据指导下的个性化医疗。他给临床医疗带来的第一个实质性的改变,就是对疾病重新定义和分类。脑卒中康复的评定及康复治疗方案如何做到精准?
精准的康复评定需建立数据共享尤其是大量的检测和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共享能规范疾病及功能分类,而精准的功能评估是实现精准康复治疗的基础。大数据平台为康复智能化技术的实现提供依据,为制定精准康复治疗方案及疗效信息的反馈提供可能,包括血压观测、心肺功能,神经肌肉功能(肌力、肌张力等),平衡功能,语言及认知功能等个性化及量化治疗,因此精准的功能评估加上精准的康复治疗构成了精准医疗康复的核心,为患者功能恢复提供重要依据。
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医院的谢家兴教授介绍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指南中,处理强调应该“四早”:早期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再发。早期康复可以使患者提高康复疗效,缩短康复疗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减少社会资源,及早回归家庭或社会。
在脑卒中的三级康复中,早期康复与护理尤为重要,康复时间国际上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一般认为脑卒中发病后应尽早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其重点为吞咽障碍筛查、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和高危风险评估;床上良肢位摆放和体位改变、关节活动度训练及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肩部等并发症的预防。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hl/1673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