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如来、观音辨六耳猕猴
十剂堂带你了解真假息肉
胆囊息肉是指长在胆囊壁上、凸向胆囊腔内的一种隆起样病变,是胆囊腔内长出的多余小“肉”球,发病率约为0.3%-9.5%。
其中70%左右是假性息肉,30%左右是真性息肉。
假性胆囊息肉不会恶变、是安全的,真性胆囊息肉有可能发生恶变,发展为胆囊癌!
什么是真假胆囊息肉?
胆固醇性息肉就是“假性息肉”,基本没啥事
●和胆结石是一奶同胞:绝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占胆囊息肉的65%以上。这类息肉和结石一样,是你们胡吃海塞导致胆汁里胆固醇增多,最后多到无法溶解而形成的结晶。只不过结石是“自由”的结晶,而胆固醇性息肉是被禁锢在胆囊壁上的结晶。
“真性息肉”有: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
●小弟炎性息肉最老实,是结石长期刺激合并慢性胆囊炎形成的,可能会叫你疼痛,但几乎不癌变。
●二哥腺肌增生症、三哥腺瘤样增生就有点手腕了,有3%~6%的几率癌变,但这还不是息肉里最厉害的。最厉害的当属胆囊腺瘤,虽然它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癌变率在30%左右!!
真假胆囊息肉的确诊方法?
胆囊息肉的鉴别难度不亚于真假美猴王的辨认!
在目前的物理检查中,包括超声、增强CT、核磁、内镜超声等检查并不能百分百确定胆囊息肉的性质,这个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造成了很大困扰。
那么,就没有方法能够百分百确定胆囊息肉的性质吗?当然有了,病理检查可以做到。但是,前提是需要切除胆囊才能取到病理,这个有点杀鸡取卵的意味,没有实际意义。
在临床上切除的胆囊息肉,术后病理证实大部分都是胆固醇性息肉。
超声依然是诊断胆囊息肉的主要检查方式。超声检查提示的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凸向腔内的隆起,不移动,多为高回声,后方不伴有声影;有蒂或无蒂。如果病变后才存在明显回声或“彗星尾”伪像,考虑假性息肉(局限性腺肌症或胆固醇性息肉),但并非所有的假性息肉都具有这种特征。
因此,对于胆囊息肉性质的判断,尚缺少行之有效的手段,更多的依赖于临床观察和密切随访。
真假胆囊息肉的通常表现?
不过按照以往经验,对于真假息肉通常有以下特点:
●喜欢单打独斗的“真性息肉”:“真性息肉”大多比较特立独行,喜欢单打独斗,而且有些还会有血管专门为其提供养料,使其迅速增长。
所以当发现单发、直径1厘米、胆囊壁增厚4毫米、息肉增大较快(6个月增大3毫米)、B超发现息肉中有血管,以及伴有胆结石、反复出现腹痛等情况,不要犹豫及时手术切掉。
●小、乖、多个的“假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喜欢拉帮结派,一发现就是好几个,所以如果你的影响报告写着“多发性胆囊息肉”,你反而可以松口气呢!没想到吧?
医生一般认为不论单发或多发,只要直径<1厘米、无症状不闹腾的胆囊息肉可以服用息福欣保守治疗,避免持续长大,如果已经做过切除手术,也可服用息福欣,避免复发。然后3~6个月做一次B超严密观察就可以了。
从众多反馈案例来看,息福欣缩小体内息肉后,针对患者机体,平衡患者元气,重建身体各种机能。避免息肉反复。
尽管很多医生都说胆囊切除之后并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但是胆囊毕竟是一个有功能的器官,而且只有一个!!!我们对于胆囊功能的认知又很表浅,胆囊切除之后对人体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尚未可知。所以还是谨慎点,能不切就不切!保守治疗,持续观察。是稳妥的选择。
福利来啦↓↓↓↓
为了答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4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