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以来,陆续出现牛津疫苗导致脑部出现血栓和血小板下降、从而引发大出血问题的报道。欧洲国家相继宣布暂停使用,经欧洲药品管理局确认,疫苗存在非常低的血凝固风险、益处远大于风险,欧洲各国都恢复该疫苗的接种。
在英国截至3月底,在接种万牛津疫苗完后,已有79人出现罕见血凝块-其中19人死亡。大约有百万分之四几率发生血凝块,而则有百万分之二几率死亡。
4月1日,德国免疫委员会(STIKO)建议,任何60岁以下接种了第一剂阿斯利康疫苗的人,在注射第二剂加强性疫苗时,都应改为注射美国的辉瑞或莫德纳疫苗。
目前疫苗都没有混打临床试验,没有科学根据证明疫苗可以混用。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称不建议混打。
英国目前并没有给出德国的类似建议,认为30岁以下年轻人是疫苗副作用的最大危险人群!将向30岁以下提供其他Covid-19疫苗。
血栓与年龄间风险对比有近三分之二女性发生罕见血块病例,死亡者年龄在18至79岁之间,其中三人年龄在30岁以下。
不同年龄组接种牛津疫苗造成血栓的概率
以上为牛津大学数据显示,血栓与进入重症概率分析得出,年纪越大,血栓风险越低,年龄越轻,血栓风险越大。
30岁以下年龄组,血栓风险最大;在30岁-40岁年龄组,进入重症与血栓的风险上,仍然是接种疫苗益处大;而40岁以上,风险评估,接种牛津疫苗益处更大。
除了牛津、辉瑞以外,英国已经从上周开始在威尔士和苏格兰推出了Moderna。
什么是血栓血栓就是血中血块,一旦血管里面出现血块,就会堵塞血管,引起这个部位组织坏死,甚至会导致死亡!
假如血栓破裂及隨血流动,可能会与於血管中造成栓塞(embolism),並阻礙血液流至器官。例如当血栓阻塞了由心脏通往肺部的动脉時,就会导致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生在大脑的海绵窦中,那里有大量的薄壁静脉。
最明显的症状是头痛。这种剧烈的头痛会达到使人难以忍受,常规的止痛药无法消退。躺卧时这种疼痛通常会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在注射疫苗后,症状多在接种后的3到14天出现。
发现的脑静脉窦血栓病例还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后者是一种并发症,当血小板(参与凝血的一种血细胞)数值非常低时,可能会发生危险的体内出血。
血栓风险牛津疫苗的确存在导致非典型血栓的“罕见”风险,(法国)上报9例重要静脉血栓栓塞,位置非典型(大多数出现在脑部,也有的出现在消化系统),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凝紊乱。
当身体深靜脈通常是腿部中形成血快時,就会发生深靜脈血栓形(DVT)。如果血栓从DVT脫落并进入肺部,將导致肺栓塞(PE),这是致命的。
DVT的體征和症狀包括:
通常是单支疼痛,脹痛,
皮肤呈现蓝色
皮肤触感发热
另一种是血小板減少症,当血小板計數太低以至於血液在需要時无法有效凝结的時候。在极少数情況下,血小板的数量可能很少,以至发生危险的內部出血。
血小板减少的症狀包括:
不寻常的淤青,通常发生在下肢
流血不止
月经量异常多
虛弱
脾脏肿大
造成血栓可能原因病毒可引起血栓
根据《BBC》报道,医院血栓、凝血权威教授RoopenArya提到,一半的重症患者的肺部出现血栓、或是凝血块,这些血块导致肺部阻塞而窒息,血液中的这种变化是肺部严重发炎的結果,这是人体对病毒的自然反应。
血栓不只在肺部中出现,可能会在各个器官中出现,或常见的下肢动脉、静脉栓塞,引起截肢或是心脏衰竭;突然心脏骤停的死亡,其很可能是因新冠肺炎引起。
美国41岁百老匯演員NickCordero,因感染新冠肺炎后引起下肢靜脈血栓,最后不得不把腳趾截肢來保命。
即使投以抗凝血剂,也沒辦法完全预防这种凝血、血栓的狀況,反而增加出血的概率。另外,更令人担心的是血栓的出現,很可能是「免疫风暴」的前兆。
个人免疫缺陷
如自身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后天性血小板减少症(感染性)引起,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有时可能会发生异常的血栓形成事件。
其他药物(避孕药物)
这种情况年轻女性比例比较高。法国医药局报告显示,打完疫苗后8.5天左右出现血栓栓塞症状。法国9例血栓栓塞病例中,有3人服用口服避孕药,第4人除了使用口服避孕药,还有蛋白C/蛋白S缺发症。
法国《世界报》指出,接种牛津疫苗后出现血栓有一定的特殊性,为静脉血栓(而非口服避孕药造成的动脉血栓)。
另外,这9例中有7例病人不到55岁,只有2人年龄在55岁以上。
注射方式有问题
如在接种疫苗时,接种人员注射位置不对,本该打入肌肉,而注射位置偏低,(见图)且深,疫苗进入血管中,产生抗体,这个原因也许会造成血栓。此原因概率也很低。
腺病毒载体有关
进一步研究显示,牛津疫苗出现的血栓形成可能与腺病毒载体有关。与4例使用强生疫苗的相似副作用,都发生在腺病毒疫苗中。腺病毒疫苗诱发血栓和血小板减少的原理还是不太清楚,腺病毒疫苗的副作用会比mRNA疫苗高,现在有些科学证据。
哪些要警惕如果有血小板减少症,或因其他疾病,需要服用血小板减少药物,请咨询医生评估疫苗接种风险。
如果接种疫苗后发烧,在选择服用退烧药物时候,如担心血小板减少,不建议选择布洛芬(Ibuprofen).因其大量使用,有降低血小板的可能性。
在接种疫苗后两到三天内出现副作用是常见的,大多数是轻度和局部的。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以下症状超过三天,应尽快咨询医生。
头晕
头痛
视线模糊
恶心/呕吐
呼吸短促
胸部、腹部、手脚剧烈疼痛
皮肤出现瘀斑
最新新冠感染的变化,显示印度,智利的病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美国,德国和法国新增病例变化不大,以色列和英国新增病例和病死率都持续降低,成为全球接种疫苗的收益国。
接种新冠疫苗后,那些事会阻止抗体出来?
新冠后综合征(PCS),"痊愈“后的延迟危害英国最新研究发现:中年女性更容易患"痊愈“后的延迟危害相关文章
小心这样吃,更易患上抑郁症!
看懂肠脑魔性关系:有不生病的肠道,才有不生病的大脑
甲状腺的健康,肠道菌群有话说
你“肠漏
”了呢?8种常见病竟然和它有关系。
研究新发现:新冠肺炎-nCoV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中招呢
前美防控中心负责人Tom博士:维他命D可以降低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
流感季节,补充维生素D,防止感冒或流感
新冠感染后,体内抗体免疫水平“迅速消失”
常生病,吃它太多,让免疫系统停摆5个小时
扫描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4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