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10项《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并于年2月22日正式公开发布。
3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向各省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发出便函(同时抄送各国家级质控中心):《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印发,为开展以目标为导向的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工作提供了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医政医管局组织各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围绕本专业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点,提出了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共33项)。其中和静脉血栓领域密切相关的有2个项目,分别为:
呼吸内科专业的“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率”
1.急性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的危及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抗凝治疗为急性肺栓塞基本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降低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死率。抗凝治疗率能够直接反映急性肺栓塞治疗的规范性。
2.抗凝治疗是指给予患者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治疗。防止已形成的血栓延伸、扩大和预防新血栓形成。
重症医学专业的“提高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导致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患者安全,提高VTE规范预防率,实现VTE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
2.ICU患者采取VTE规范预防措施,是指患者在住ICU期间接受VTE风险与出血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按照有关临床或规范给予预防措施(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等)。
附件:《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4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