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入
王某,男性,70岁,吸烟史35年。一周前在家如厕时不慎摔倒,左腿轻微疼痛,无其他不适,故一直卧床休息,医院就诊。2天前出现左下肢肿胀,皮肤温度较右下肢高,颜色红,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因疼痛和肿胀一直未缓解,医院就诊,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管腔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以局部疼痛、压痛和水肿为特征,常发生于下肢。本书特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大部分会扩展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还有部分人群会有后遗症,出现静脉曲张、慢性湿疹、溃疡,严重时溃疡经久不愈,造成长期病痛,影响生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哪些情况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引起DVT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长期卧床、高龄、肥胖、制动(如石膏或夹板固定)、活动减少(如长时间乘坐飞机)、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手术、创伤、妊娠期、长期口服避孕药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长期卧床)(高龄)(肥胖)(妊娠期)
(制动)(活动减少)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大部分人患有DVT时无明显症状。有症状的人群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部分人还会出现皮温升高、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与迁延,还会出现代偿性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等并发症表现。
(一)局部表现
1.患肢肿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最主要、最常见的症状,患肢呈非凹陷性水肿(肿胀处用拇指按压后,无明显的凹陷)。肿胀大多在起病后第2、3天最重,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症状。
2.疼痛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出现在小腿腓肠肌(小腿后侧)、大腿或腹股沟等区域。疼痛程度依血栓形成范围、炎症反应轻重和个体对疼痛的敏感度不同而存在差异。
3.浅静脉曲张是DVT发生后人体的代偿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突出皮肤表面,如蚯蚓状。
(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
(二)全身反应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引起程度不同的全身反应,包括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小贴士
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常见的辅助诊断方法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代表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对于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相对较差。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且无创,是深静脉血栓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怀疑患病的人进行筛选和监测。
3.静脉造影准确率高,不仅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被用来鉴定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
4.螺旋CT静脉成像准确性较高,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5.磁共振静脉成像能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但费用相对较为昂贵。
二、治疗方法
DVT治疗方法包括两类,即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或皮下注射抗凝药物,防止生成新的血栓,或者经静脉灌注溶栓药物,最大程度溶解血栓,恢复深静脉通畅。
2.手术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
(1)手术取栓:通过手术方法,取出血栓。
(2)手术溶栓:通过手术,将导管置入血栓内并持续注人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
(3)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通过在腔静脉置入一种特殊装置(滤器),预防脱落的栓子引起肺动脉栓塞。
四、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虽然危险,但它是可以预防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主要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当处于卧床状态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基本措施进行预防。
1.穿宽松、舒适的衣服。
2.定时更换体位,病情允许时,在床上勤翻身,多做运动,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具体方法见附2-1),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3.多喝水(病情许可情况下,每日ml以上),保持出入量平衡。
4.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等。
5.多食用低脂、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杂粮、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与此同时,若为发生DVT的高危人群,还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方法(包括穿弹力袜和使用静脉足底泵等)和服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但在用此类方法之前,需咨询专业医务人员,了解自己目前是否适合使用此类方法,以及具体的使用流程、服药剂量和注意事项等。若已经咨询过专业医务人员,目前正在穿着弹力袜,其具体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见附2-2。
五、发生下肢深脉血栓形成后,如何做好自我护理
对于部分DVT的高危人群,尽管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之后,仍然可能发生DVT。一旦经医生确诊后,需要尽快正规治疗,做好自我护理,促进其早日康复。
(一)饮食与营养
1.饮食需食用低脂、高纤维素的饮食,尽量不吃动物内脏、肥肉,多吃蔬菜、水果。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同时,保持大便通畅。若正在服用华法林,需要注意尽量保持饮食结构稳定。
2.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可能会导致血栓脱落,另外,其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复发,所以一定要戒烟。
(二)活动锻炼
回家之后,要根据医生的出院指导,加强日常锻炼,如快走,慢跑或打太极等,短期内禁止打球、快跑等剧烈运动,同时避免长久站立或坐位,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新血栓的形成。
若处于长期卧床或制动状态,可以让家属协助进行床上运动,如:1~2小时翻身一次,协助做四肢的锻炼。同时不要在膝下垫硬枕、使用过紧的腰带和穿紧身衣物,因为这些都会影响静脉血液的回流。
(三)用药护理
1.遵医嘱用药出院后,一定要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及定期检测血液凝血指标,并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点,鼻、牙龈出血,穿刺点和伤口渗血,血尿或黑便等。若出现这些情况,医院就诊。
2.保护静脉若需要静脉输液,应尽量保护静脉,告知护土自己患有DVT。
(四)及时复查和就诊
1.遵医嘱复查出院后请按医院进行复查。
2.及时就诊若突然出现下肢剧烈胀痛、浅静脉曲张伴有发热等,应警惕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医院进行检查。此外,若突然出现气喘、呼吸不畅,吸气时有剧烈胸痛、咳嗽或咯血以及心跳加速等症状,尤其是这些症状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或出现后越来越严重,需要立即拨打到医院就诊。这些可能是发生肺栓塞的表现,如不及时处理,可能有生命危险。
(五)使用物理预防
1.若条件允许,应长期穿弹力袜,相关事项同上。
2.当长期卧床时,若条件允许,可自行购置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或静脉足底泵(VFP),但在使用前需咨询专业医务人员。
附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通过下肢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分为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和踝关节旋转运动。
1.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平卧于床上,双腿伸展,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这样一组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完成(附图1,附图2)。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
建议每次20-30组,每日3~4次。可根据自身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运动时间和频次。
(图1)踝关节跖屈运动(图2)踝关节背伸运动
2.踝关节旋转运动平卧于床上,双腿放松,略分开。以踝关节为中心,做旋转,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旋转一圈后放松。活动频率和强度与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相同,可结合旋转动作一起锻炼(附图3)。
(图3)踝关节旋转运动
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即“股四头肌运动)主要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绷腿练习)和股四头肌非负重直腿抬高(抬腿练习)
(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绷腿练习)方法:平卧于床上,双腿放松,略分开。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绷直双腿,股四头肌肌肉收缩,保持这种状态10秒,放松休息10秒,这样一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动作完成。双腿可同时或交替进行。建议每次20~30组,每日3~4次。可根据自身的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运动时间和频次。
(2)股四头肌非负重直腿抬高(抬腿练习)方法:平卧于床上,用力使脚背向上勾,伸直双腿并抬高至离床面20cm左右高度,维持5~10秒,再将腿缓缓放平,这样一组股四头肌非负重直腿拾高动作完成。双腿可同时或交替进行。建议每次20~30组,每日3~4次。可根据自身的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运动时间和频次。
附弹力袜穿着方法
通过在下肢施加渐进式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一手伸进弹力袜筒内,捏住弹力袜足跟部,另一手把弹力袜简翻至弹力袜足跟部中间位置,并展顺。
2.两手拇指撑在袜内侧,其余四指抓紧弹力袜,把脚伸入袜内,两手协调把弹力袜拉向踝部,并把弹力袜跟部置于足跟处。
3.把袜子腿部循序往回翻并向上拉,穿好后将袜子贴身抚平。注意,对于大腿长型弹力袜,织法变化的地方应位于膝关节以下2.5-5cm处,确保三角级缓冲绷带位于大腿内侧股动脉上,防滑带应位于臀沟。
4.脱弹力袜时,手指协调抓紧弹力袜的内外侧,将弹力袜外翻,顺腿脱下。
(附图4)
附2-2弹力袜穿着方法
1.穿着弹力袜之前,建议抬高双腿5~10分钟。
2.建议穿弹力袜期间日夜均穿着(每天18个小时以上),除非患者活动量增加,DVT发生风险减低。
3.建议每天检查皮肤情况2~3次,特别是足跟、踝部及袜口处,用温水擦拭双下肢。
4.定时观察双下肢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检查弹力袜是否穿着平整、有无下滑或穿戴方式不正确等现象。
5.如果下肢皮肤出现斑纹、灼热等情况,应停止使用弹力袜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6.如果无法忍受穿着弹力袜,建议咨询医务人员采取更合适的预防措施。
7.洗涤弹力袜时要用中性洗涤剂在温水中清洗,不要用力拧干,用手挤或用干毛巾吸除多余水分,于阴凉处晾干,勿置于阳光下或人工热源下(如烤灯、取暖器等)晾晒或烘烤。若弹力袜出现破损等现象,应及时更换。
3.建议每天检查皮肤情况2~3次,特别是足跟、踝部及袜口处,用温水擦拭双下肢。
4.定时观察双下肢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检查弹力袜是否穿着平整、有无下滑或穿戴方式不正确等现象。
5.如果下肢皮肤出现斑纹、灼热等情况,应停止使用弹力袜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6.如果无法忍受穿着弹力袜,建议咨询医务人员采取更合适的预防措施。
7.洗涤弹力袜时要用中性洗涤剂在温水中清洗,不要用力拧干,用手挤或用干毛巾吸除多余水分,于阴凉处晾干,勿置于阳光下或人工热源下(如烤灯、取暖器等)晾晒或烘烤。若弹力袜出现破损等现象,应及时更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4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