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比较了“随访观察-即不干预”、“滤器植入IVCF”、“抗凝治疗”对CVT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

——摘自文章章节

背景和目的

小腿静脉血栓(CVT)包括轴向静脉DVT(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和肌间静脉DVT(比目鱼肌与腓肠肌静脉)。近25%的症状性CVT患者1年后仍有小腿疼痛、肿胀和瓣膜功能不全的症状。CVT患者接受观察、预防剂量抗凝和治疗剂量抗凝后并发血栓栓塞(VTE)的概率分别为30%、27%和12%。

CVT的治疗措施尚未明确。真实世界中CVT的治疗模式各不相同。近期研究发现近一半的医疗机构对CVT进行抗凝处理,另一半则不。与此同时,滤器在国内外使用量不断增长,其用于CVT患者的指征与目的并不统一。因此进一步深入理解抗凝治疗与滤器植入对CVT患者的“风险获益比”迫在眉睫。

该研究比较了“随访观察-即不干预”、“滤器植入IVCF”、“抗凝治疗”对CVT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方法

研究性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04/~01/)

入组病例情况:孤立性CVT(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比目鱼肌与腓肠肌静脉)共名(诊断方式:下肢静脉多普勒彩超)。IVCF组:名(44%)植入了腔静脉滤器(IVCF);保守治疗组(三亚组:观察组,预防性抗凝组,治疗性抗凝组):名(56%)接受了药物治疗,其中38.9%名仅观察随访,11.6%使用预防性抗凝剂量治疗,49.4%使用治疗性抗凝剂量治疗。

排除标准:CVT合并有同侧或对侧膕静脉或更近端血栓的患者。统计分析时去除CVT合并PE的患者。

主要研究终点:保守治疗组-VTE发生率(包括PE、血栓蔓延至膕或更近端静脉);IVCF组-IVCF相关并发症(如:滤器倾斜15°、穿出腔外3mm,破裂、移位10mm)。

统计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主要资料数据包括疾病风险因素、治疗模式、VTE并发症(深静脉血栓[DVT]蔓延与肺动脉栓塞[PE])、出血并发症、IVCF相关并发症(如:滤器倾斜15°、穿出腔外3mm,破裂、移位10mm)。

研究结果

IVCF组与保守治疗组PE发生率分别为2.5%和3.3%(P=0.27)。

保守治疗组整体VTE(DVT与PE)的发生率:观察组35%、预防性抗凝组30%,治疗性抗凝组10%(P=0.)。

IVCF组患者,均存在抗凝禁忌症,主要为出血(35%)或近期手术(27%)。29名(10%)患者滤器植入术后发生了IVCF相关并发症。由于,IVCF组患者相对高龄(平均年龄:IVCF组65岁vs保守治疗组61岁,P=0.04)且有VTE既往史(IVCF组56%vs保守治疗组16%,P0.)和肿瘤(IVCF组49%vs保守治疗组28%,P0.),因此研究通过倾向性分析将两组进行同质化。总体并发症与血栓栓塞率在肌间静脉(腓肠肌、比目鱼肌)DVT与胫腓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DVT之间无差异。

表1IVCF组与保守治疗组基本资料

表2匹配后的IVCF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资料特征

表3小腿静脉血栓CVT的治疗措施

图1入组过程

图2IVCF组与保守治疗组小腿血栓部位

图3IVCF组术后主要并发症

图4VTE患者DVT患者和PE患者接受观察、预防剂量抗凝与治疗剂量抗凝的比率

研究结论

CVT患者VTE发生率低,IVCF植入并未有效改善PE的发生。当治疗剂量抗凝存在禁忌症时,CVT患者可以考虑观察或预防剂量抗凝,滤器的植入需要个体化评估。当然上述结论仍需待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一点思考

ACCP指南推荐抗凝治疗是血栓治疗的基础。临床工作中,对于远端DVT患者,通常我们以抗凝治疗为主,与作者的推荐治疗模式一致。我们对无抗凝禁忌症的患者使用治疗剂量抗凝(疗程与剂量与近端DVT一致);对出血等情况的患者进行调整或停用抗凝药物;对特殊情况患者(血栓蔓延等VTE事件、抗凝过程大出血、抗凝禁忌症、抗凝无效、需要手术等等情况),进行个体化风险评估,必要时也会推荐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致命性PE。

本文由张婉副主任医师审校及组稿

审校及组稿:张婉副主任医师

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宣传与继续教育新媒体

合作联系

VascularNews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4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