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符伟国(医院)王利新(医院)
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疾病主要是指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是围手术期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的结果。对于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不少争议,包括D-二聚体、彩超的诊断价值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与持续时间;滤器植入和溶栓治疗的指征等问题。更多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地修正既往的诊治策略、更新临床医生的诊治观点。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在指导围手术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治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溶栓;滤器
围手术期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arteryembolism,PE),DVT和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VTE发病率高、危险性大。目前,美国每年VTE的成人发病率至少为0.1%,8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达0.5%,每年新发的VTE病人万例;据估计美国每年有2万人死于PE,其中11%在发病1h后内死亡[1]。国内虽然没有关于围手术期VTE发病率的确切流行病学报道,但是近年来不同学科各自的报道显示其发病率正逐年攀升[2-3]。凝血功能亢进、血流停滞、静脉壁损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围手术期因这三要素叠加造成VTE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由于疾病特点和手术方式的不同,骨科、妇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病人术后发生VTE的概率较高。围手术期发生VTE的高峰时段为手术后1周之内。
1围手术期VTE的诊断
1.1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
D-二聚体是VTE诊断过程中最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当其水平未升高时可除外VTE。D-二聚体是纤溶酶溶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特异性血浆蛋白。在急性VTE事件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因此,D-二聚体是近期DVT或PE的敏感性检查指标。其他情况包括菌血症、妊娠、外科手术、恶病质等也可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因此,D-二聚体是一种诊断VTE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不强的指标。所有怀疑DVT的病人均应进行D-二聚体检测,常用检测方法包括两种:乳胶凝集法和ELISA法,而ELISA法测量的结果特异度更高。D-二聚体<0.5mg/L(ELISA法)的阴性预测值达95%[4]。
1.2DVT的诊断
DVT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静脉加压超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4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