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有一疑似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引起下肢静脉栓塞的个案:患者于术前予蛇毒血凝酶注射液肌注1UQd,术后静滴1UQd,连续使用3天,术后3天患者出现左下肢疼痛,伴活动障碍,左下肢肿胀、乏力、麻木,术后10天行彩超示:考虑左侧下肢髂股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股静脉深支-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血栓形成。
这个案例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蛇毒类血凝酶药物相关知识。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约有20多种,根据作用于凝血机制的不同环节,分为四大类。
①促凝血因子活性药:代表药物有血凝酶、去氨加压素、维生素Kl、维生素K3、维生素K4、甘氨酸乙二胺等。
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代表药物有卡巴克络、卡络磺钠。
③抗纤维蛋白溶解药:代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
④其他外用止血药:有可吸收创面的止血封固剂、明胶海绵、云南白药、止血粉8号、止血消炎贴等。根据中国药学会数据统计,医院使用止血药中,血凝酶占据了60%以上。常用的血凝酶为蛇毒类血凝酶。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蛇毒类血凝酶的神秘面纱。
1注射用蛇毒类血凝酶的止血机制
目前常用用的蛇毒类血凝酶有:蛇毒血凝酶注射液(速乐涓)、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苏灵)。
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来源于国产蝰蛇,其活性成分为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Ⅹ激活物(FⅩA)和巴曲酶,具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酶样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在蛇毒血凝酶参与下,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增强出血部位血小板聚集,增强白色血栓的止血效果,并且可将在血小板暴露磷脂反应表面的凝血因子Ⅹ激活,形成凝血因子Ⅹa,Ⅹa再与凝血因子Ⅴa、Ca2+、血小板磷脂共同作用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促使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来源国产白眉蝮蛇,主要成分为长白山白眉蝮蛇巴曲酶和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X激活物(FXA)。前者可水解出FbgAα,释放出FPA1-16,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与凝血酶活化的效应,再水解其Bβ释放出FPB1-14,激活因子XIII完成纤维蛋白网而达到止血效应。后一成分FXA能将浓集于磷脂反应表面的凝血因子X激活成Xa,促进凝血酶的形成。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来源于尖吻蝮蛇,作用机制是在出血局部激活纤维蛋白原释放FpA,形成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形成多聚体,利用出血局部凝血酶产生的FXIIIa通过共价交联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而加速止血;同时缓慢释放FpB以加强其止血作用。
2三种注射用蛇毒类血凝酶规范使用方法
3注意事项
4不良反应及其反应机制分析
药品说明书指出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偶见过敏样反应。如出现此类情况,可按一般抗过敏处理方法,给予抗组胺药或/和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
根据文献.报道,蛇毒类血凝酶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临床表现(例)见下表。
蛇毒类血凝酶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分析
1、注射用蛇毒类血凝酶属生物制剂,从化学结构上来说,属于异源蛋白,可与体内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表面的分子结合,使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引起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慢反应物质释放,作用于机体发生Ⅰ型变态反应,也可能与该酶所含的杂质有关。
2、当患者处于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均可导致急性期反应,如体温升高、血糖升高、分解代谢增强、负氮平衡及血浆急性期蛋白浓度增高。此时给予异源蛋白,机体容易发生过敏,甚至是严重过敏样反应。
5临床使用蛇毒类血凝酶的相关建议
1、严格按照蛇毒血凝酶注射液说明书用药。
2、首次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有血栓病史者禁用。
3、如果出现过敏样反应,可按一般抗过敏处理方法,给予抗组胺药或(和)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
在使用该药物时加强监护,尤其对一般情况较差、高龄、并发症多、既往有药物尤其是血液制品过敏史的患者,应在用药后严密观察,备好抢救器材及抢救药品,一旦出现过敏表现,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立即组织抢救。先予平卧位休息、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异丙嗪等抗休克、抗过敏治疗并快速扩容,密切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3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