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

(1)血液的高凝状态;(2)静脉内膜损伤;(3)静脉血流迟缓;

二、血栓的预防

1、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过度外展、上举、旋转及屈肘运动,导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可进行手及手腕部的运动(握拳、旋腕、手指运动)及抬臂运动,以促进穿刺侧上肢的血液循环。长期卧床、偏瘫患者应做被动运动。

2、置管后3到4天可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走向,对上肢穿刺血管全程进行预处理,医嘱常规备喜疗妥霜3支。方法为:沿血管走向涂抹喜疗妥霜,厚度约0.2cm,每24小时换药一次,持续72小时。

3、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缓慢。

4、如患者置管侧肢体出现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早期发现血栓。有以下症状之一时应及时行上肢静脉彩超检查以排除血栓:

(1)沿静脉走向有红肿、疼痛等类似静脉炎的症状;

(2)置管侧上肢肢体有肿胀、疼痛、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

(3)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颈部有酸胀疼痛。

三、静脉血栓的护理

血栓一旦形成,立即停止在PICC导管输入液体并封管,通知管床医生及护士长,并请血管外科医生会诊,遵医嘱及时给予抗凝及溶栓治疗,按血管外科意见决定是否拔出PICC导管。

1、心理护理。病人患有恶性肿瘤,若再出现此并发症,会导致思想负担加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流,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对此并发症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

3、患肢可做握拳,屈肘等轻微的活动,不得按摩,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

4、每日测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围,观察对比患肢消肿情况,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作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

5、严禁冷热敷。由于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同时增加动脉脉血流,引起肿胀加重。增加氧耗量,对患者无益,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和建立侧肢循环。(浅静脉血栓者请示血管外科遵医嘱给予栓塞浅静脉涂抹喜疗妥霜约0.2cm,每天2-3次,也可用专科中药外敷与喜辽妥交替,此方法可迅速改善患者局部疼痛肿胀的症状。)

6、遵医嘱给予抗凝,溶栓治疗,静滴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用药期间及时复查凝血五项。

7、预防患肢压疮。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且制动,容易引起压疮,故应保持床单的整洁,涂抹赛富润保护受压处皮肤,患肢下垫小软枕。

8、监测出血倾向。监测病人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尿液分析、大便常规加隐血等。观察出血情况,皮肤及粘膜出血;牙龈、鼻腔出血;肉眼血尿,血压袖带绑扎处有无出血点等。

9、预防肺栓塞。血栓形成后1~2周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要十分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脱落的栓子可随静脉回流入心脏而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对血栓形成病人除了积极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外,急性期病人应卧床1~2周,防止一切使静脉压增高的因素,避免栓子脱落。护士应严密观察,如有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应考虑肺栓塞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北京中科医院
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3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