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是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多见于四肢深静脉。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有哪些?
1.血管内膜损伤:多发性创伤、骨科大手术、化学性损伤、感染性损伤,中心静脉插管、人工血管、血管腔内移植物等患者。
2.静脉血流缓慢:既往DVT病史、术中应用止血带、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骨盆,髋骨,长骨骨折,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心肌梗死、制动。
3.血液高凝状态:高龄、肥胖、输血、静脉曲张,糖尿病,吸烟,恶性肿瘤,红细胞增多、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化疗,长期使用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基础预防:
1、禁烟酒。
2、饮食: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利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少吃油腻辛辣等食物,减少肉、蛋、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摄入量,多吃深海鱼,预防血栓形成。
3、避免脱水,多饮水,每日饮水大于ml以上。
4、控制血糖,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深呼吸及咳嗽训练:2~3次/天,10~20min/次。
5、运动①抬高患肢20-30°,勿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注意充分保暖。②床上主动或被动运动,每天至少四次以上,每次20-30min。③尽早下床活动,
下肢踝泵锻炼:1)患者平卧或坐位,双下肢伸直放松,缓慢、用力、尽量最大角度向上勾脚,到最大角度后维持5秒,然后脚尖缓慢下压,到最大角度后维持5秒后放松5秒。2)踝关节做顺时针及逆时针环绕运动。3)以上动作每小时做5分钟,每天做5-8次
机械预防:
1.梯度压力弹力袜(GCS)
2.间断气囊压迫装置(IPCD)
3.静脉足泵。
第一组踝关节的屈伸运动
患者平躺或坐着,双下肢自然伸直,脚尖上钩,保持五秒,1.2.3.4.5,脚尖绷指下压,保持五秒,1.2.3.4.5,放松。
第二组踝关节的绕环动作
患者平躺或坐着,双下肢自然伸直,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做度环绕,保持最大动作幅度,保持五秒,1.2.3.4.5,放松。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疼痛:是最早的症状,主要因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端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末梢神经感受器的缘故。大多出现在小腿腓肠肌、大腿或腹股沟区域。大多数病人主诉下肢疼痛性痉挛或紧张感,活动后加剧,卧床休息或抬高患肢可减轻。
肢体肿胀:下肢肿胀是最主要的或者唯一症状,绝大多数为单侧下肢肿胀,肿胀程度依静脉闭塞的程度和范围而定。
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继发性代偿反应,如果血栓累及深静脉主干,特别是髂-股静脉血栓段,可有明显的下腹部和腹股沟的浅静脉曲张。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减退,导致浅表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为DVT综合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表现:
1.下肢疼痛或肿胀
2.下肢有部位发红或发热
3.有明显的静脉曲张的表现
4.出现呼吸急促/胸痛/咯血的状况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健康教育
1.非手术治疗的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垫软枕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避免膝下垫枕,注意保暖。
2.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及行静脉输液治疗,以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3.注意患肢体温、脉搏及皮肤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以判断治疗效果。
4.抗凝或溶栓期间,每日按时检查PT+INR、FIB,检查有无出血倾向,避免外伤。
5.经静脉使用抗凝、祛聚或溶栓药物时,最好选择患肢远端的静脉。期间应注意有无胸痛、腰痛及憋气等过敏症状,出现后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
6.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可能。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7.说服病人戒烟,以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
8.进食低脂肪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9.下床活动后应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避免因弹力绷带包扎过紧而导致局部缺血或肢端水肿加重。
相关链接:
滑动查看专家介绍
田超:骨伤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医院、郑大一附院进修学习。
擅长:创伤急救及各种关节手术。同时中医正骨手法专业,对各种骨折利用手法整复与中药配合治疗效果显著。对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病症中医治疗效果突出。
长按识别左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l/1674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