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
在中国,每10个人中
就至少1个可能有下肢静脉曲张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周围
至少都有一个静脉曲张患者
虽说早期没有什么症状
也很少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况
但疾病本身的发生率很高
且进展到一定程度
其并发症可以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常见的并发症有
血栓形成、小腿皮肤溃烂、下肢沉重水肿等
在日常门诊中我们发现
很多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
依然存在非常多的观念误区
有时还会采取不正规的治疗手段
不但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也增加后续施治的困难度
门诊曾经有这样的案例。有患者试图自行涂抹外用药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但却导致皮肤腐蚀,出现多处疤痕。
为了让大家对它有更清晰了解
接下来就讲一讲
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几个常见误区
误
区
一
静脉曲张是小毛病不需理会?
真相:放任不管后果严重
在很多人的体会中,下肢静脉曲张不痛不痒,除了难看一点,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殊不知它的发展往往呈现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影响外观只是其表。
血液循环功能的异常,会引发下肢的皮炎、湿疹和肿胀。在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发生难以愈合的溃疡、形成血栓或破裂大出血等情况。
65岁以上老人群体中,发生小腿静脉溃疡的比例在1%左右。
这位患者静脉曲张已有近2-30年。在超声视角下,下肢大隐静脉的口径竟已快与股静脉差不多宽。如此扩张和迂曲的静脉,会带来很高形成血栓和破裂出血的风险,建议积极考虑手术治疗,不要再拖。
误
区
二
静脉曲张只会出现在不发达地区?
真相:都市人群更多见
在一般认知中,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医疗条件不发达,很多疾病发病率往往要高于发达地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却是例外。
大约有10~20%的成年人患有静脉曲张,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城市多于农村。如果将毛细血管扩张症也考虑在内,那么患病率就更高。
静脉曲张通常在女性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而且后果更为严重。
根据《-张强医生集团手术数据白皮书》中的数据,在中国大陆的整个分布情况来看,寻求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地区。
误
区
三
有静脉曲张要少活动避免恶化?
真相:适当运动更有益
很多患者在有了下肢静脉曲张以后,担心过多的活动会加重病情,因而减少步行、避免运动。
但其实被称为人类“第二心脏”的小腿肌肉泵,拥有帮助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的功能,而激活它的方式就是:靠「走」这个动作。
只要平时走动或者模拟步行如踩刹车等动作,都能让它发挥效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虽然我们鼓励运动锻炼,但千万注意,还是要避免增加血管壁和瓣膜压力的运动。否则反而容易加重病情。
误
区
四
静脉曲张会遗传给后代?
真相:家族因素只会提高发病几率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的确见到许多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孩子、甚至兄弟姐妹也都得了静脉曲张。
但这并不意味着下肢静脉曲张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更准确地说,下肢静脉疾病属于遗传易感性疾病。
如果家里的直系亲属有类似疾病,后代会增加得此类疾病的几率。
误
区
五
单凭服药就可根治静脉曲张?
真相:药物只能缓解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表现。
无论是临床上所用的药物或者中草药,都只能起到改善肿胀、疼痛等症状缓解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逆转瓣膜功能不全、治愈静脉曲张。
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有希望达到根治效果的方法。
误
区
六
手术治疗都是“破坏性”的?
真相:CHIVA技术改变传统观念
传统的静脉曲张治疗方法都是基于剥离、化学或热凝固静脉,比如泡沫硬化剂注射、抽剥、激光、射频等。
CHIVA技术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思路。
高龄老人在治疗后对苏磊医生竖起大拇指
通过极其微创的血流动力学纠正而达到降低静脉高压,在保留完整的静脉网络的前提下达到治疗静脉曲张的目的。
CHIVA具有传统破坏性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局部麻醉、复发率低、疼痛轻、几乎没有严重并发症、无需留观住院等。
治疗中患者没有明显的疼痛
但是,由于掌握规范的CHIVA技术的医生稀缺,全国能够开展的城市还不多,加上需要自费等原因,有些患者会在选择传统破坏性手术还是CHIVA治疗上拿捏不定。
由张强医生团队于年首次引入中国。年初张强医生集团正式宣布用CHIVA全面替代其他方法。
从理论上来讲,凡是符合传统手术的适应证的,都适合CHIVA治疗。
高质量的医疗技术可以避免因低质量医疗并发症带来的痛苦和后续治疗的不确定费用,同时可以节省患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随着老百姓对生活质量要求和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提高,CHIVA技术受到越来越多静脉曲张患者的首选。
企业家手术后直接恢复工作
下肢静脉曲张
虽然不是什么大病
但“坑”的数量
却一点也不能小觑
马上收藏、分享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4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