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根治雀斑医院 http://m.39.net/pf/a_8714221.html

刚做完手术能动吗?还要术后锻炼?很多人认为手术后病人只要静静地在病床上“躺平”就好,把一切术后恢复的事情交给医生,殊不知,术后的康复锻炼很重要,而且病人自己和陪护的家属还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这里我将以胃肠病人为例来聊聊术后康复锻炼那些事。

图文无关

胃肠病人手术后通常会被推送到病房监护室里由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密切观察,此刻全身插满各种管子的病人也正面临着人生又一次生命的恢复,家属也热切的期望去看望病人,希望能够早一天走出监护室。观察2-3天后,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后病人将会被转回到普通病房,此时医生会向家属交代有关事宜,譬如:嘱咐家属给病人做一些术后的康复锻炼等。要知道,病人术后的恢复任务有时不只是由医护人员来完成的,病人及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很重要,家属照顾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可能会影响病人每天的睡眠、疼痛,以及病人的心情,因此,病人及家属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一些必要的胃肠手术后的基本护理能力和知识,能够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这里列举一些实用且能够运用上的胃肠术后病人的日常护理和康复锻炼。

图文无关

病人术后可能会留置各种引流管,如胃管、导尿管、腹腔引流管、肛管等,首先我们要能够大致的认识这些五花八门的“管子”。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看管道的出口,从鼻子里出来——胃管,尿道里出来——导尿管,腹腔里出来——腹腔引流管,肛门口出来——肛管。各引流管都有清楚的名称标识,妥善地固定并留有足够的长度,以免翻身或活动时牵拉脱落或导致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等。可经常捏压各管道使其保持通畅,应保持引流袋低于患者身体便于引流液的流出。一些使用了胃管的病人,胃管的负压引流盒要持续处于负压状态,必要时要更换固定胃管的鼻贴避免脱出,病人每天可用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胃肠手术后通常会留置导尿管,术后导尿管常规停留至2-3天再拔出。但下腹部手术尤其是直肠手术后需进行膀胱功能锻炼后才能拔除,一般需要7天左右。为了拔出导尿管后能够顺利的排出小便,病人术后三天起就应该通过间断夹闭与开放导尿管,这样进行膀胱功能的锻炼。具体操作为:术后开始的第一天可夹闭尿管2~3小时,开放5分钟;术后第3天开始可夹闭尿管直到产生尿意(下腹部有压迫感,想排小便的感觉)才开放导尿管。有时家属为了让病人得到更好的休息,夜间错误地将导尿管开放,导致前功尽弃,影响膀胱功能的锻炼效果。需要提醒的是:夹闭时要确保夹闭的是导尿管,不要误夹其它引流管如腹腔引流管导致引流管的堵塞,产生不良影响。

胃肠道病人术后多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起先可在床边扶着床沿走动,之后可在家属的陪同下在病房的走廊里来回走动,这样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有时也可经肛门使用开塞露诱导尽早的排气、排便。年纪较大的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可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术后在停用气压治疗后,家属应帮助病人按摩和活动下肢,在下床走动前在床上做伸腿抬腿的动作,尽量早期多下床走动,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一些因长时间卧床导致腰酸背痛的病人,下床活动、伸展四肢亦可以减轻症状。

图文无关

有些病人年纪较大,同时合并肺部的慢性疾病,术后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因术后切口疼痛或体力下降而不敢或不能咳嗽,导致痰液不易排出淤积在肺里加重感染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在病情平稳时,家属就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协助病人多翻身拍背,鼓励和帮助病人咳嗽排痰。具体操作为:病人取侧卧位,将手背隆起呈空心状手掌由上向下进行拍打病人背部,拍打时用力要适中,拍的力度太轻,痰液难以从气道中排出,因此,在实际运用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综上所述,胃肠手术后,病人和家属都不能完全“躺平”,应按医嘱行动起来,做好康复锻炼,积极而有效的术后康复锻炼,不仅能够促进机体各种功能的恢复,而且在此过程中病人能逐步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家人的照料中也获得了心理慰藉,这样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需要强调的是,家属在病人面前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为患者的做好术后康复锻炼,病人因为疾病入院可能会变得忧虑寡言,家属要与医护人员一起,共同为他(她)点亮一盏明灯,照亮病人抗击病魔的前进道路,为病人最终获得痊愈创造条件。

撰稿:谢杨彤

审校:黄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45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