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发现血栓负荷(血栓长度10cm)及其位置(累及上矢状窦)与不良预后相关。肝素治疗重症静脉窦血栓形成后,联合血管内取栓术和原位药物溶栓是合理而且安全的。
——摘自文章章节
01
研究背景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如果患者最初的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头痛,很容易被漏诊。肝素(包括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是最早的治疗方法,与CVST相关的脑出血并不是肝素治疗的禁忌症,一旦患者渡过急性期,长期预后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然而,根据ISCVT研究,尽管药物治疗效果最好,但仍有13.6%的患者预后不佳(mRS评分=2至5分),平均随访16个月后患者的死亡率为8.3%,研究结论认为血管内治疗有机会提高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治疗再通后的获益。然而,由于该疾病较为罕见,目前尚没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比肝素有额外的益处。来自台湾台中中山医科大学医学院的Chih-HsiangLiao等人比较分析了接受额外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对肝素治疗有应答和无应答患者在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年3月的《SCIENTIFICREPORTS》上。
图1.作者所在单位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的流程图
使用研究者单位规定用量的肝素治疗后,无应答者如果有很高的死亡率风险,则接受额外的血管内取栓治疗。对有生命危险的CVST患者(如脑肿胀伴中线移位,脑出血进展)行去骨瓣减压术。
02
研究方法
临床资料与研究设计:作者对年1月至年12月在该中心治疗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入院时mRS评分、GCS评分、诱因、出院时mRS、3个月随访等。
治疗策略和分组:在该研究中,确诊CVST后,不考虑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相关的脑出血,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素治疗。在接受肝素治疗后,临床症状稳定的患者纳入I/S组。如肝素治疗后,患者出现意识持续恶化、神经功能变差(如肌力下降等)、癫痫发作恶化,提示患者很可能出现不良预后的患者纳入D组,本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治疗(血管内取栓术和原位药物溶栓),并且在复查影像学检查后,对有生命危险的CVST患者,如脑肿胀明显并出现明显中线移位、脑出血进展等,则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图2.根据受累部位不同的对CVST进行分类
血栓形成的部位标记为红色,未受累的静脉窦和皮层静脉标记为蓝色。(A)A型,窦部局部血栓形成。(B)B型,完全性窦部血栓形成,但不累及皮层静脉。(C)C型,仅皮层静脉的血栓形成。(D)D型,完全性的窦部血栓形成伴皮层静脉受累。
血管内治疗过程:采用Seldinger技术建立股动脉通路,并将8F血管鞘置入股静脉,先行诊断性的颅脑DSA和DSV检查,显示处血栓形成的长度和位置后,采用机械取栓术和药物原位静脉溶栓,其中取栓器械包括大口径的抽吸导管、球囊导管、取栓支架等,溶栓药物为尿激酶。
统计分析: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03
研究结果
从年到年,共有30名CVST患者(男性14名,女性16名)纳入研究,I/S组16例(男8例,女8例),D组14例(男6例,女8例),所有患者在确诊CVST后均接受肝素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危险因素、ICH初始大小、血栓形成时间和CVST受累部位上统计学无差异。
在本研究中,86.7%(26/30)的患者在3个月的随访中有良好的预后(mRS评分0至1分);6.7%(2/30)有不良预后(mRS评分2至5分);总死亡率为6.7%(2/30)。
研究发现较短的血栓负荷长度(10cm)和较低的初始mRS评分或较高的初始GCS评分)是与较好的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p分别为0.和0.)。伴有上矢状窦血栓与不良结局相关(p=0.)。
D组中只有B、D型CVST患者,A型患者通常症状较轻无需血管内治疗,C型患者使用血管内机械取栓风险较高。
图3.显示了I/S组和D组患者在首次就诊和出院时mRS评分的分布
与I/S组相比,D组发病时的临床症状更为严重,但两组出院时的mRS评分、出院时GCS评分和3个月时m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和0.)。
图4.(A)I/S组和(B)D组治疗前后静脉窦再通情况的百分比情况
随着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断恶化,I/S组患者再通失败率高于D组。D组患者入院时均出现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研究结束时再通率相当。
04
研究结论
本研究发现血栓负荷(血栓长度10cm)及其位置(累及上矢状窦)与不良预后相关。肝素治疗重症静脉窦血栓形成后,联合血管内取栓术和原位药物溶栓是合理而且安全的。血管内取栓术可以被认为是能够有效治疗急性期血栓负荷量巨大且对肝素无反应的累及上矢状窦重症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一种方法。但其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张文胜医师
医院
审校
郭新宾副教授
医院
终审
许奕教授
医院
安全通过静脉窦狭窄——眼镜蛇技术经静脉血管内再通治疗脑静脉血栓的系统综述单独或联合使用大口径中间抽吸导管治疗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多中心的经验版权声明
神介资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40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