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手卫生?定义?
答: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洗手: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过程;(2)卫生手消毒: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的过程;(3)外科手消毒:手术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手臂,再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手臂清除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答:(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正确的洗手方法分哪些步骤?
答:湿手→取洗手液→揉搓(内、外、夹、弓、大、立,六步不少于15秒)→冲洗→干手。(整个流程约1分钟)
4.手卫生指征是什么?
答:(1)两前:接触患者和清洁/无菌操作前;(2)三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5.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什么原则?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遵循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注意事项:(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卷袖至上臂上1/3处;(2)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3)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4)整个洗手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5)手术结束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洗手液清洁双手;(6)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6.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
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医院感染管理科。(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7.医院感染的定义与报告要求?
答:(1)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感染的病人。医院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医院感染。手术切口部位无植入物者在术后30天发生的感染、有植入物者在术后1医院感染(2)报告要求:医院感染病例后应在24小时内通过中联网系统直接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
8.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有哪些?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前五位有哪些?近半年的这些病原体耐药率是多少?(详见年院感简讯)
9.医院感染暴发及疑似暴发?
答:(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0.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处理流程?
答:临床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非医院总值班:)→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人员调查核实暴发→医院领导和上级行政部门→配合调查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隔离病人→积极救治患者,落实消毒隔离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1.什么叫隔离?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标志有哪些?(隔离标识放置在哪里?是否科室人员都知道位置?)
答: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隔离标志有三种:蓝色→接触传播,黄色→空气传播,粉色→飞沫传播。
12.何谓多重耐药菌?
答:是指对临床使用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13.本院目标性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有哪些(说出5-6个)?
答:(1)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3)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4个: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4)多重耐药的4个: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
14.本科室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详见年院感简讯)
15.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什么传播,应采取什么隔离措施?
答: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①单间或同种病原菌者一间隔离,限制探视;②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③戴手套、可能污染时穿隔离衣;④病人物品专用,共用物品使用后须消毒;⑤每天环境消毒;⑥去其他部门检查,应向接受方说明接触隔离措施;⑦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在病房内密封再运出;⑧解除隔离:治愈或连续两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未查出该病菌。
16.多重耐药菌按危急值报告,接到报告后应如何处理?
答:接到报告→在多重耐药菌登记本记录→下长期医嘱“接触隔离”→在病历中记录→交班→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17.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个案追踪流程?
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查看记录→到细菌室查看多重耐药菌登记本→查看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记录→查看临床科室接收危急值记录是否与检验科吻合→看长期医嘱是否下达“接触隔离”和病历是否有记录→检查隔离标识和消毒隔离措施执行情况→提问主管医生(本科常见多重耐菌是哪几个、该病人的治疗)、主管护士(如何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保洁员(消毒液的配制)和病人相关知识。
18.何谓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答: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19.我院职业暴露监测的病原体有哪些?
答:有HIV、HBV、HCV、梅毒等。
20.医务人员如何避免职业暴露?
答:(1)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须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须戴双层手套;(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3)尽量在光线充足环境下进行操作;(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5)一次性锐器用后立即放入利器盒;(6)严格遵守抽血操作规程。
21.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
答:在伤口近心端轻挤压→流动水冲洗→碘伏或75%酒精消毒→医院感染管理科→填表→检测→预防用药→随访。
22.科室准备有哪些个人防护用品?什么情况需要使用?(放置固定位置,人人知晓。)
23.医疗废物分为哪几类?
答:分五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
24.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有哪些要求?
答:(1)分类收集、运送;(2)普通病人的医疗废物用单层黄色废物袋装,传染病人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用双层黄色废物袋装(3)损伤性废物放于利器盒内;(4)转运前,包装袋或盒口必须密封;(5)包装外注明单位、科室、收集日期。
25.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
答:(1)病人床头抬高30-45度;(2)口腔护理每6小时1次;(3)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预防药物;(4)深静脉血栓预防;(5)湿化器添加水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6)螺纹管冷凝水及时倒入收集容器内;(7)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26.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血培养留取时机?
答:预防措施:(1)成人选择锁骨下静脉;(2)置管时应铺设无菌大单、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戴无菌手套前应洗手或手消毒;(3)穿刺点皮肤严格消毒,穿刺点无菌纱布敷料每2天更换,专用贴膜每周更换,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更换;(4)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小时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5)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6)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血培养采血时机:应于发热、寒战初期尽快采血;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血。建议采2套血:外周和中心静脉各1套,每瓶10ml。
27.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答:(1)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每两周更换尿管;(2)保持尿液引流通畅,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3)不常规冲洗膀胱;(4)每天清洁尿道口,如大便失禁者,清洁后应消毒;(5)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
28.请记住以下相关数字:
(1)布类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7天,无纺布、纸塑、硬质容器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6个月;(2)无菌持物钳干筒更换时间为4小时;(3)小瓶装茂康碘、皮肤消毒液启封有效期为7天,大于ml的手消毒液等(含醇类)启封有效期为30天;碘伏或碘酒等(非含醇类)启封有效期为60天;(4)抽出的无菌药液(含配制的封管液)有效期为2小时。各种溶媒启封有效期为24小时。治疗盘铺盘时间有效期为4小时。棉签、纱布或棉球等打开包装后未被污染者有效期为24小时;(5)医疗废物在科室内暂存时间不超过2天;(6)一般区域使用含氯消毒液浓度为mg/L,针对污染严重、传染病区域使用含氯消毒液浓度为0mg/L。
29.如何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答:(1)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控制术前的感染;(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3)正确备皮(采用电动剃毛或剪毛),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术前备皮在手术当日进行;(4)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5)规范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术前0.5-1小时内用药);(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7)使用温度为37℃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冲洗手术部位;(8)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对伤口的观察。
赞赏
长按白癜风会传染么白癜风会传染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3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