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219/4340651.html?_t=t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血管置入,尖端位置到达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1]。

PICC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应用于美国新生儿科临床,于年在我国新生儿临床开展,PICC技术在新生儿科临床中的开展为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功救治开辟了循环通路[2]。

一、静脉的选择

新生儿留置PICC常见部位除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腋静脉、肱静脉等外,其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腘静脉以及股静脉等也可作为PICC穿刺静脉。新生儿上下肢静脉置管各有利弊,要结合临床情况合理选择。上肢静脉一般选用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由于贵要静脉到达上腔静脉路径较直,而且瓣膜少,所以临床上作为上肢静脉的首选。下肢静脉一般首选大隐静脉,大隐静脉血管直径较粗,可避免静脉炎及渗出等的发生[3]。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新生儿选择下肢外周静脉置入PICC在置管时间、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机械性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最新输液实践指南中也明确提出,对新生儿来说,其下肢静脉也可作为置管首选静脉,在实际操作中应使用最佳的可用静脉[4]。

二、置管尖端位置

新生儿PICC置管后必须要确认PICC的尖端,一般采用X线射片来确定尖端的位置,传统认为前后位X线射片是确认的最佳方法。头皮或上肢静脉PICC置管者,最佳的尖端位置是位于上腔静脉入口;而下肢静脉置管,具体的最佳位置在下腔静脉哪个点还不确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PICC尖端位置位于上、下腔静脉外时会明显增加PICC置管的并发症,50%的人认为最佳的尖端位置应该同脐静脉置管[3]。

三、常见并发症

PICC并发症分为三类:感染性并发症(包穿刺部位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机械性并发症(包括堵管、导管异位、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破裂等)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栓[5,6]。随着PICC在临床普及,相关并发症也逐渐显露,主要包括导管堵塞、外渗、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其中,PICC相关性血栓被认为是最常见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形成不仅会导致非计划性拔管,患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多,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肢体坏疽、休克、肺栓塞等。

四、小结

对于新生儿而言,PICC置管时穿刺静脉的选择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置管人员充分、全面评估患儿健康状况及血管情况,必要时使用可视化工具。新生儿的特点决定了其PICC静脉留置可选择的部位多,优势与特点不一,但目前临床缺乏穿刺前评估内容的细化以及静脉选择统一标准的制定,需要更多研究作为支撑。

[1]金丽,林真珠,熊小云,等.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33(7):47-50.

[2]吴旭红.新生儿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17(2):-.

[3]陈晓春,贾玉双,张丽萍.PICC在新生儿科的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

[4]罗珍,陈海燕.新生儿经下肢静脉留置PICC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18(10):-.

[5]林真珠,熊小云,何少玲,等.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4(28):-.

[6]孙翠梅.新生儿上下肢静脉PICC置管的穿刺效果比较[J].护理管理杂志,,18(10):-.

图文来源:PICC护理资讯

护士查阅资料还去百度文库吗?OUT了!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详细了解知护文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wh/16742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