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2983.html

入院病情简介

患者李**,男,66岁,主因意识不清2月,呼吸困难2天于-4-:00入院。患者2月前突发昏迷,在抢救中心因“脑出血合并脑疝”,行“左侧颞顶去颅骨骨瓣减压术、血肿清除术”。术后因反复肺部感染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于入院前2天无诱因出现呼吸困难,痰中带血。

肺CT示双肺多发炎性变伴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查体

  T36.7℃P98次/分R25次/分Bp/83mmHg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PS12cmH2O,PEEP4cmH2O,FIO20.4),切口处无红肿及渗出。意识不清,无意识睁眼。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98次/分,律整。双上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瘀斑,双手轻度水肿。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膝腱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未引出。

评分

  SOFA评分13分;APACHEII评分22分;Glassgow评分5分;NRS评分4分;NUTRICScore6分。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5.86(10^9/L)、RBC3.38(10^12/L)、HGB↓

94(g/L)、NEU↑87.70(%)、PLT↓48(10^9/L)。CRP↑mg/L,PCT↑1.74ng/ml,IL-6↑3.77pg/ml。

  血气分析:7.46/35/86/21/1.7/。

  生化:ALT26.2U/L、ALB↓32.5g/L、GGT.2U/L、UREA3.43mmol/L、CREA40umol/L。

  心肌酶:AST↑79.9U/L、HBDH↑U/L、LDH↑U/L、CK↑

73U/L、CK-MB↑36U/L。NTpro-BNP↑.60pg/ml。

  凝血四项:PT↑20.4s、INR1.8、APTT↑61.7s,D-Dimer↑10mg/L。

辅助检查

  心脏超声: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壁略增厚。

  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右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

  肺CT:双肺多发炎性变伴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入科诊断

重症肺炎I型呼吸衰竭;

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脑疝

高血压3级(极高危)心功能不全;

血小板减少症;

凝血功能异常;

继发性癫痫。

入科治疗

01

抗感染、化痰

  患者为重症肺炎,院外因反复肺部感染多次应用抗生素,已送痰培养,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Q8h)联合阿米卡星(0.6gQd)静滴抗感染,氨溴索30mgBid静滴化痰。

02

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PSV模式不能满足患者通气需求,改予P-A/C模式

  PSV模式(PS12cmH2O,PEEP4cmH2O,FIO20.4),后患者呼吸频率减慢,指脉氧下降至73%,频繁启动后备通气,遂切换为P-A/C模式(PC12cmH2O,PEEP4cmH2O,R15次/分,FIO20.4)。

03

气道管理

  脑血管患者长期卧床、气切,容易导致反复肺部感染。

手法膨肺

振动排痰

  进行规范气道管理,包括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囊上物清除、振动排痰、气管镜下吸痰、气道充分温湿化管理、人工气道条件下的雾化吸入等,能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

04

镇痛镇静

  因患者无烦躁、躁动,未给予镇痛镇静治疗。

05

营养支持 纠正贫血

  首选肠内营养。营养支持会加强呼吸肌肌力,改善肺通气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受损肺功能,改善预后。

06

血浆、血小板输注改善凝血功能

07

康复锻炼

  积极康复训练,包括体位摆放、活动、运动、气道廓清技术、呼吸肌训练和机械通气的撤离等。因患者为脑血管病术后,无自主意识状态,只能被动康复锻炼(阻力、耐力锻炼)。另系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差,注意康复锻炼过程中监测心肺功能。

康复锻炼

后续治疗

  继续控制肺部感染,结合痰培养结果(肺炎克雷伯、多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升阶梯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继续抗感染治疗,治疗5天后评估感染好转,降阶梯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

  但患者出现高热T39°C,评估后考虑药源性发热可能性大,停静滴药物改予口服药,体温有所回降。继续寻找发热原因,排除外源性因素。患者尿道口局部无红肿,查尿常规、尿培养未见明显异常,但考虑尿管留置时间偏长,拔除尿管予外置尿管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经治疗感染、氧合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呼吸衰竭纠正

肺CT较前明显好转

启动程序化脱机流程

  于5-2开始采取间断应用PSV模式锻炼呼吸肌功能,观察患者呼吸节律、频率,监测血气分析。期间根据患者情况,PS支持力度由12cmH2O逐渐降至8cmH20,氧浓度由0.35逐渐降至0.25,PEEP4cmH20。

01

脱机前评估

患者为重症肺炎肺部感染基本控制,无发热,有较强的自

主呼吸、咳嗽能力;血气分析示7.41/41/96/24.1/0.85/,提示氧合良好;

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

HGB93g/L,GLU5.6mmol/L,无电解质紊乱。

02

3分钟试验

  VTml左右,RR13次/分左右,顺利通过。

03

SBT试验30min评估通过

  每日间断脱机10-16h,夜间接机保证睡眠;并维持患者半坐卧或坐位。后改予间断脱机序贯T管高流量氧疗。于6-5患者脱机成功,持续T管高流量氧疗。继续加强气道管理,每日膨肺,避免再次上机。

患者成功脱机,序贯T管HFNC

程序化脱机流程

小结

  机械通气的撤离应该从上机时就开始考虑,并积极地为脱机创造条件。对患者入院前基础状态、入院后精神状态及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合理抗感染策略,从血流动力学、营养支持、代谢状态、镇静镇痛等各个方面积极治疗;同时呼吸康复应贯穿机械通气始终,避免出现机械通气相关的膈肌损伤、呼吸肌疲劳、呼吸肌废用性萎缩。而程序化脱机可有效判断脱机时机、合理的选择脱机方法、及时的监测脱机进程,使成功率极大地提高。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患者及家属全方位配合,团队协作积极进行程序化脱机,使患者早日摆脱呼吸机辅助通气,自由呼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wh/1674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