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TE),DVT和PT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临床调查发现,80%的下肢DVT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和明显体征,但下肢DVT的栓子脱落极易形成致死性的PTE,因此DVT的预防与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及早的预防DVT可以降低发生PTE的风险,降低院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01病因和危险因素DVT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流缓慢、静脉内皮受损和血液高凝状态。
血流缓慢
血流缓慢是造成下肢DVT的首要因素,但单一的静脉淤滞不致引起DVT;静脉血流淤滞,增加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与静脉内皮接触的时间,如发生在受损的静脉内皮,血栓发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静脉瓣膜是产生血栓的主要部位:瓣窝内血流缓慢且易产生涡流;左下肢DVT较右下肢DVT发病率高的原因:左髂静脉易受到右髂动脉的压迫(Cockett综合征),导致左下肢静脉血流较右下肢缓慢。
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高于右侧,左髂总静脉位于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岬之间,易受右髂总动脉骑跨压迫,造成远侧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内皮损伤
静脉内膜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功能,完整的内膜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前提;静脉内皮直接损伤时,内膜下层及胶原裸露,或创伤造成静脉内皮及其功能损害,均可引起具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性高凝状态: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和蛋白S缺乏、纤维溶解障碍、高胱氨酸血症、狼疮性抗凝因子Ⅻ缺乏等,统称为原发性血液高凝综合征(有深静脉家族史、不常见部位的血栓形成、青少年血栓形成应高度怀疑)。
获得性高凝状态:常见的手术、外伤、肿瘤等,另外还有妊娠、服用雌激素、DIC、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及外骨髓增殖性疾病、Cushing病、糖尿病及肾病综合症等。
02风险评估VTE风险评估
建议在每例患者入院时进行VTE风险评估,特别是VTE高风险科室的住院患者。统一使用住院患者Caprini评分表,按照以下步骤实施:①选择评估时限,分为首次评估、术后评估、转科评估和病情变化评估;②VTE风险因素评估,对照住院患者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和女性患者孕期及生育等相关因素进行逐项评分。③累加各项风险因素得分,计算总得分,明确VTE风险等级。VTE风险分为极低危(0~2分)、中危(3~4分)、高危(≥5分)三个等级。
Caprini评分表
出血风险评估
鉴于抗凝本身潜在的出血并发症,对所有需要药物预防的住院患者应进行出血风险和其他可能影响预防的因素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在病程录中详细记录。
03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60%的VTE发生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之后,在院内可防可控的致死病因中居于首位。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后,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多数患者不能恢复到发生前的肢体状态,因而VTE预防格外重要,防重于治。
规范预防
1、基本预防:患者健康教育;制动时尽早开始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尽早下床活动;避免脱水,保证有效循环血量。
2、药物预防:对于VTE风险高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应考虑药物预防。目前可选择的预防药物有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磺达肝癸钠、新型口服抗凝药等,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低分子肝素。
3、物理预防:可用于脉冲压力治疗仪,动静脉足泵。
4、预防时限:一般患者推荐药物预防7-10d。对于血栓风险极高危的患者,如骨科大手术或活动期恶性肿瘤,可延长预防至28-35d。
参考文献:
1、《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中华医学杂志年5月15日第98卷第18期;
2、《医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医院管理杂志年11月30日第25卷第11期。
常州礼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制脉冲压力治疗仪(悦动动静脉足泵),系目前市场日渐盛行的抗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类预防产品,本产品除具有抗栓功能外,还具有快速消除肢体急、慢性水肿,以及缓解外周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症状等功能。
END礼乐医疗物理预防专刊长按下面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wh/1674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