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贤香港结构性心脏学会主席,全科医学士并获JohnAndersonGold奖章
左心耳(leftatrialappendage,LAA)是沿左心房(leftatrium,LA)前侧壁向前下延伸的狭长、弯曲的盲端结构,具有主动舒缩和分泌功能,对缓解LA内压力升高及保证左心室(leftventricle,LV)充盈具有重要意义[1]。在心血管疾病中,LAA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使其成为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90%以上的非瓣膜性和60%的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心房血栓发生于LAA内[2,3],通过对LAA的研究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及转归。
1、LAA的胚胎起源和解剖结构LAA是胚胎时期原始LA的残余,大致在胚胎发育8周左右原始LA出现肺静脉开口时形成[4,5]。胚胎时期的LA主要由原始肺静脉及其分支融合而成。在原始肺静脉插入LA的过程中,LA内膜的血管壁成分逐渐增多,而冠状静脉窦来源的心肌成分逐渐缩小并包绕原始LA。胚胎形成6周后,原始LA壁出现2个肺静脉开口;第8周原始LA扩展把肺静脉根部及其左、右分支并入LA,LA有了4条肺静脉,此部分成为LA的光滑部,而被包绕原始LA房则分割成为LAA。
LAA位于LV上方,肺动脉及升主动脉左侧,左上肺静脉和二尖瓣环之间,多呈狭长、弯曲的管状盲端,形态变异较大,容积为0.77~19.2ml,而长度在16~51mm,开口最小直径为5~27mm,最大直径为10~40mm,70%的LAA主轴明显弯曲或呈螺旋状[6]。与发育成熟的LA不同,LAA内壁附有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97%的梳状肌直径大于1mm;耳缘有锯齿状切迹,呈分叶状,80%具有多个分叶[7]。LAA接受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房室结支血液供应,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纤维支配。
年,DiBiase等[8]发表一项研究,通过对例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进行术前CT/MRI检查,将LAA解剖形态分为4种(图1):即“仙人掌”形、“鸡翅”形、“风向袋”形、“菜花”形;4种类型分别占例(30%)、例(48%)、例(19%)、24例(3%)。在校正了CHADS2评分、性别和房颤类型后发现,“鸡翅”形LAA的患者卒中风险最低,“菜花”形则有最高的卒中发生率。该研究表明LAA解剖形态与房颤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LAA的生理功能和电生理特征LAA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1)压力和容量负荷的调节作用:LAA内存在粗大的梳状肌,其特性与心室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相似[4],因此LAA的主动收缩功能和顺应性远强于其余的LA部分;外科术中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发现,夹闭LAA可导致即刻LA平均压、二尖瓣口和肺静脉口舒张期血流速度上升。因此,在LA压力和容量负荷增加时,LAA对其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分泌作用:LAA是分泌心房钠尿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的主要部位之一,尤其是LAA内ANP颗粒浓度是其余LA结构的40倍,约占总量的30%[9]。当LA压力负荷增加时,LAA除了扩张以减轻LA压力外,还通过释放ANP产生利尿排钠的作用降低LA压力。迷宫术中行双心耳切除的患者出现ANP分泌减少和水钠潴留[10];此外,LAA在保持心输出量和调节低血容量时的口渴中起有一定的作用[9]。
近年研究发现,LAA不仅是血栓形成的常见部位,也是房性心律失常产生和维持的重要部位[11,12]。组织胚胎学证实LAA口部没有血管壁成分,其内膜由富含弹性纤维的胶原层和少量散杂的心肌细胞组成,是多条优势传导通路如Bachmann束、Marshall韧带等交汇处,成为潜在的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传导区[5]。
LAA的解剖特点和血流动力学重建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原因。窦性心律时,LAA因具有正常收缩能力而减少血栓的形成。病理状态下LA压力增高,LA及LAA均通过增大内径及加强主动收缩来缓解LA压力,保证LV足够的血液充盈。随着LA的增大,LAA入口明显增宽,呈球形或半球形改变,且失去有效的规律收缩,LAA壁的内向运动难以引起足够的LAA排空;加之LAA的盲端结构及其内的肌小梁凹凸不平,易使血流产生漩涡和流速减慢,导致血液淤积,血栓形成[13]。
3、超声心动图在LAA结构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1)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作为目前评价LAA的首选检查,二维TEE探头更靠近心脏,频率较高,图像更加清晰,通过主动脉短轴及左室两腔心切面可清晰显示LAA的形态结构,采用完整0°~°多平面探查可全面评估LAA[14];此外,TTE还可以用来诊断LAA血栓及自发显影(图2)。与术中观察比较,TEE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和99%,阳性预测值为95%[15];然而仍有存在于多叶LAA内的小于2mm的血栓易被漏诊[16],这主要因为LAA复杂的三维结构及对于正常LAA梳状肌与小血栓的鉴别上的困难。
三维TEE的出现克服了二维TEE空间分辨率不足的局限性,可立体直观地从任何角度和平面切割图像,不受自发显影干扰,将血栓从梳状肌中区分开来,提高了判断血栓是否存在的准确性,并可动态观察LAA的舒缩运动及容积变化[17,18]。此外,三维TEE在需要高质量LAA图像指导LAA封堵装置放置时显示出了很高的适用性。随着LAA封堵术的发展,准确选择封堵装置的型号、指导放置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和尽量减少副作用变得尤为重要,这对实时准确评估LAA形态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9,20]。应用三维TEE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数据测量、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图3)。
通过TEE脉冲多普勒采集LAA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是评价LAA功能的重要方面。通常高质量的LAA血流频谱包括四个波形:舒张早期排空波(e波)、舒张晚期排空波(a波)、收缩早期充盈波和收缩期震荡波[2]。临床上主要利用a波的测量数据来评价LAA的收缩功能。有研究表明,LAA血流速度小于25cm/s的患者自发显影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小于20cm/s者血栓发生率增加,而大于55cm/s可以作为阴性预测值[21]。
TEE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Dopplerimaging,TDI)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应变率成像(strainrateimaging,SRI)亦可用来评估LAA功能。有研究证实LAA有血栓或存在高凝状态时组织速度明显降低,且与其血流速度有较好的相关性[22]。Arslan等[23]对LAA侧壁中段心肌研究表明该段心肌的应变及应变率与LAA血流速度、LA应变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姜新魁等[24]结合两种技术测量LAA各节段的应变及应变率,结果显示LAA顶部组织速度及应变率均高于其他节段,据此推测LAA顶部的收缩运动在LAA的排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新近的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trackingimaging,STI)因与组织多普勒频移无关,没有角度依赖性,较以往应变率成像在评价LAA功能方面更为准确。有研究表明,房颤时LAA的应变率曲线表现为正负交替的低速波[25]。此外,STI还可通过软件自动追踪LAA内膜,完成最大、最小容积的计算,得出LAA排空分数,且所测得的LAA排空分数与血流速度有较好的相关性[26]。
2)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TTE在LAA图像采集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所以通常只是作为TEE的补充手段来观察LAA。只有经胸声窗足够好的患者,不能耐受TEE患者或低龄患儿,以及某些疾病(如房颤、二尖瓣狭窄等)导致LAA代偿性扩张的情况下,通过TTE胸骨旁短轴及心尖切面可获得相对清晰的LAA图像[16]。尽管有研究表明,联合二维TTE和三维TTE与单独的TEE比较,在LA和LAA血栓显示方面有相似的精确性[27],但这必须依赖于超声技术的提高和操作者经验的增加。当怀疑LAA有血栓时,可以采用TTE进行初步筛查,但最终确诊还得依赖TEE。
ICE提供了TEE之外另一种选择,可通过多个切面显示LAA形态和结构,但目前ICE还没有三维成像,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较TEE低[28]。此外,ICE是有创检查,其临床应用颇为受限,大多在手术中由介入医生完成图像采集,故通常作为TEE的补充手段来评估LAA。
4、其他影像学方法评估LAA除TEE外,心脏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wh/16739454.html